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 第一朵杏花 | 教时 | 第一课时 | ||||
学科 | 语文 | 日期 | 月 日 |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竺可桢做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 重点 与 难点 |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初步感受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 |||||
教 学 过 程 | |||||||
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积累 | 说说、背背春天的成语和诗句 | 自主背诵 | 个别背诵描写春天的诗。 | ||||
谈话导入 | 1、多媒体出示一株淡淡的杏花 2、引出“竺可桢”,指导读音、书写 3、引出课题 | 1、学生说说画面 2、读准“竺、桢”2个字,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3、齐读课题 | 交流补充自由质疑预设: 这第一朵杏花到底跟什么有关系呢? 这第一朵杏花到底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谁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 ||||
活动一: 指导自学 |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 1、自由读课文,按要求小组学习。
| 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别辅导。 | ||||
活动二:检查自学 | 1、抽读字音。 2、指导读好长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 1、以各种方式读生字、生词 2、读好长句 3、个别读课文 | 长句练习预设: 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注意停顿断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 ||||
活动三:理清脉络 | 1、范读课文 |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分段 2、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 预设: 最后一小节是文章的点明中心 第一段(1—5):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第二段(6—15):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记下了这个日子。 第三段(16):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细致地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 ||||
总结提升 | 指导读好片段。 | 读好片段 |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及时点评、导向,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正是因为竺可桢爷爷对待研究是这样严谨认真,总是在为寻求精确的时间而努力,所以才成为一名出色的气象学家。 | ||||
板书设计 | 第一朵杏花 可 郑重记下 桢 精确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