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圩小校园,草木茵茵,鸟语花香;三月的圩小校园,更具生机与魅力,这都源自于一场传统艺术的文化盛宴——“弘扬传统文化 振兴戏曲艺术”新北区锡剧进校园活动。
3月29日下午,圩小篮球场上搭起了大大的戏台,一千八百多名和乐娃、部分家长代表及老师们欣赏了精彩的戏曲表演。本次活动由新北区社会事业局、新北区文联、新北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联合主办,新北区文联副主席、戏曲协会会长管中文、新北区曲艺协会副秘书长苏伟英、新北区教育文体局董小芳、新北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主任吴文雅、滨开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曹立等出席并观看了演出。
悠悠童声锡韵味
“我家住在长江边……”圩小锡剧调校歌《走向明天》拉开了本次戏曲演出的序幕,台上台下,孩子们唱得有声有色,稚嫩的童音犹有几分韵味。伴随着音乐声起,圩小锡剧社团的小女孩们上场啦!她们忘情地唱起了《革命的种子》。“南湖来——”歌声时而高亢,时而温婉,犹如一颗颗跳跃的种子,深深地播种进了孩子们的心田。轮到男孩儿们上场的时候,小小男子汉们豪不逊色,铿锵有力地唱起了《沙家浜》。紧接着,更热闹的“武”戏开场了,小演员们耍起了花棍,只见他们手中的棍子像是与手和身体连在了一起,随着曲调节奏前后上下飞舞,台下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
文化盛宴共享受
新北区戏剧协会的大演员们紧接着登场了!一曲曲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一一上演,有迂回曲折的《珍珠塔》,有凄美的《玉蜻蜓》选段,也有经久不衰、历经传唱的《沙家浜》……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吮吸着这来自家乡既古老又新奇的甘霖。戏曲演员们娴熟的“手眼身法步”,精妙的“唱念做打”,委婉细腻、高亢激昂的唱腔深深地感染着现场的孩子们。虽然孩子们不尽了解戏曲内容,但领会了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锡剧艺术的美妙与博大。这份沉甸甸的江南水乡珍宝,让他们深深地陶醉!
演出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与戏曲的情缘却永不停止。本地区的锡剧(原名滩簧)曲调流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早在2015年底,为了传承、发扬传统锡剧艺术,圩小便火热开展“锡剧进校园”活动,将锡剧多角度、多层次地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课余时间利用校园大广播播放锡剧经典唱段,长久的耳濡目染,促使同学们对锡剧充满了兴趣。并将目光瞄向了校歌,将校歌创编成锡剧调,举行全校性的锡剧校歌大赛。同时还成立锡剧社团,长期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传承人吴小英老师和她的团队来校教学。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吴小英老师团队的潜心培育、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全校掀起学锡剧、唱锡剧的热潮,锡剧社团已排演多个剧目,多次登上校内外大舞台。下一步,学校计划开展“锡剧进课堂”活动,结合音乐教材的戏曲单元,更深入地挖掘该传统艺术形式的内涵。
我们欣喜地看到,锡剧这朵积淀着传统文化的艺术之花在圩小绚烂绽放,传承发展的种子已在这方沃土上撒播。正如演出结束后,同学们这样说道:
“能够在这样的舞台上唱戏,我们都感到很高兴,唱戏可好玩、好听了。我还要努力地传播锡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它。”
——学戏已快两年的锡剧社团小演员周墨涵。
“戏曲其实很有意思的,学完之后才知道里面的韵味是在歌曲里完全感受不到的。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来学唱戏曲,让我们的戏曲永远传承下去。”
——锡剧社团小演员陈雯萱。
“我以前一看到电视上放戏曲就马上换台,感觉‘咿咿呀呀’听不大懂,但今天看了现场演出,觉得戏曲很迷人,服装和扮相都很漂亮,动作很多,又能表达很多种不同的心情,特别神奇。”——五(3)班张云云。
……
未来,圩小将继续推进“锡剧进校园”,使传统文化艺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颗“种子”,即使这颗“种子”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也能丰厚锡剧这片“土壤”——这便是最大意义所在!
(撰稿:王赛男 摄影:刘小峰 审核:曹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