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想来,已经是第三次聆听金老师的课了。每次听完,都感觉金老师的课堂是那么稳重扎实,自然清新,自然也收获颇丰。2011版小学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过语文课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得像金老师这样——深入挖掘文本资源,关注学习方法的启迪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凸显语文的“实践性”:
一、拥有正确的教材观——挖掘文本语言资源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指出:“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语文课程意识,教学每一篇课文必须选择好本体性教学内容,并且要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过程。”纵观金老师的课堂,从字词的精准选用、文脉的梳理到感悟人物形象等,处处可见匠心独运,感叹金老师早已炼就一双慧眼,对文本语言有着独特的感悟。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梳理文脉时,金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语言,从他们的语言中提炼出关键事件,学生在此方法之下,很轻松地找到了事件。换位言之,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也会关注到人物语言,可也只会停留在通过朗读去感悟人物的形象这样的目标上。可见金老师对文本必是经过了多维解读,深入挖掘文本语言资源。
二、拥有正确的训练观——凸显语文的“实践性”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反复强调:“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金老师的课堂,尤为关注学习方法的启迪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从课前交流到顺势出示爱因斯坦的资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指向制作名人卡片的要素——生卒年月、身份、国籍、主要成就、荣誉或评价等,既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掌握制作人物卡片的方法。再比如教给学生归纳概括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金老师首先布置教学任务“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相遇?浏览课文,找一找表示时间的句子。”随即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句子中的关键词“相撞、相遇、等待”,一下理清了三次相遇。再指导孩子关注人物语言提炼出关键事件,主要内容的概括也就水道渠成了。再比如金老师利用文中的一幅插图让学生猜这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几次相遇,借此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图文对照、要前后联系起来读,再引出四处外貌描写的句子后让学生仔细品读思考不同,透过内容抓写法。
金老师课堂上的美妙之处还有很多,值得我细细地品味、揣摩、借鉴……
栏目列表
0519-85770010
教学反思
挖掘文本语言资源,凸显语文的“实践性” ——听金老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有感
发布时间:2016-06-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赛男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