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写出了作者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是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来展开教学的。师生共同学完第一自然段,明白庐山云雾的神秘后,出示自学提示:自学2、3自然段,看看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学生开始自学做批注,在有感悟的基础上,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其次,小组交流汇报。学生先汇报庐山云雾的第一个特点是千姿百态。然后展开具体分析:有的学生说:本段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把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展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有的说:这段从庐山的山头、山腰、山谷、山峰不同的位置讲述了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有的说:这段以总分的构段方式来描写庐山云雾的特点的。还有的说:我们组是用画简笔画的方法来学习的,通过学生在黑板上画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了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再次,汇报庐山云雾的第二个特点:瞬息万变。有的说:这段把庐山的云雾比作:“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有的学生说:从“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看出了庐山云雾的变化快。还有的学生对省略号进行了补充,如:刚刚还是一群群绵羊,一转眼,就成了一头威武的狮子。然后,引导学生读出庐山云雾的变化快。最后,升华总结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
整堂课,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课堂气氛很活跃。他们主动参与,互相补充。在了解到庐山云雾特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智能。这课教学的一个缺憾是,时间紧,没能好好的拓展,读少了。这篇写景的课文应该多读,多让学生在朗诵中自我感悟。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
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在教学“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学生画好后,请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并说清分别画的是什么地方的云雾,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说完后,我在加以引导,作者具体描写了四种姿态的云雾,其实云雾不止这四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你展开想象。做一个小小的美术家,在自己的纸上画一画,学生画,画完后,师生共同交流。
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时,“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通过“随风飘荡”、“四蹄生风”、“漂浮”来体现云雾的动态的美。针对此段中的省略号,我小黑板出示了句式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变化:“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由于上节课学生观看过多媒体图片,加之平时阅读量比较丰富,因此有的学生讲得非常好。如:刚刚还是星罗棋布的岛屿,一转眼,就成了威武凶猛的巨龙等。最后总结了全文:正因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游览观光的人们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在孩子们情绪高涨的积极发言中,一节课不知不觉地就结束了。但是课后想到,我还漏掉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孩子们来自己来总结全文,复述课文的内容,指导背诵,只能下节课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