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五册第七课《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作者以极其华美的笔调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语言精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审美情趣的好文章。但在课前学情调查中,我明显感觉到文本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有知识储备状态较远。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前,我花很长时间仔细查找了有关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及文字资料,并且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模拟体验,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语文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一、以图片展示激发情感。
对于苏北的学生来说,拉萨充满着神秘,显得陌生而遥远。正是这神秘、这遥远,激发起学生极大的探求欲:它的天空真的是蓝吗?蓝得又是如何独特?如果光凭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描述和依托的空想,学生很难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的认识。因此,课伊始,我便利用了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充分展示拉萨蓝天的图片,在优美低回的具有浓郁藏族风情的音乐渲染之下,在优美的拉萨自然风光中,教师声情并茂的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把他们引领进美丽的拉萨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学生也感受到那儿天空的湛蓝、透亮。 此时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空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让他们找找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是指“蓝”或者与“蓝”有关的物体?同学们一下就找出了“湛蓝”、“蓝晶晶”和“蓝宝石”。在多媒体课件的恰当演示下,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了,静态的课文内容动态化了,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了,美轮美奂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叫人不由得对拉萨产生喜爱情感,为课文的下一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与文本对话中细细感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围绕阅读教学进行周密设计。我设想在教学实际中充分体现学生为课堂主体这一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自我品读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全心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真切感受拉萨这个高原城市的美!
文中有这么一句“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如果让学生光从字里行间去理解含义,去体验作者的情感,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我再一次充分利用了课件的适时展示。在一副风景图片前,孩子们被紧紧吸引住了视线,只见蓝天之上,白云悠悠,白云下边就是一座雄伟的山峰,山前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草地边缘则有一条清亮亮的小河缓缓地流过。引导学生看图进行对比,瞧,拉萨的蓝天与白云、蓝天与绿草,色调上产生的对比多么强烈,多么明朗,在学生的一惊一乍、一赞一叹中,拉萨天空的纯净、明洁在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拿起书本细细地读文,孩子们就深深地沉入了拉萨美丽的风景中,仿佛身临其境,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通过范读、指读、评读、配乐读等方式,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边读边感悟,使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文本所描述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课文的情节中去,读好了下一句话:“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至此,课文朗读训练推向了高潮。
整堂课,我立足于“让课堂书声琅琅”,带领学生“披文入境”、“潜心会文”,恰当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个体悟读、集体精读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引导他们在对“圣地的窗帘”的反复欣赏中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由此感受和再现文章的情思美感。学生在明净的情绪、纯洁的境界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中,从心里头悟出了:“圣地的窗帘”,你真美!
三、模拟体验,传达文本之美。
课接近尾声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当拉萨的导游,将拉萨的美丽风光介绍给游人。要当导游,必须能对课文熟读成诵,这就促使学生自主诵读,并在诵读中能够传达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美。当导游,使学生在自我独特的体验中有了一个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的积累与内化。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这一课教学中,我借助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纵情驰骋,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沉入作品,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细细地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内化了语言。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多的优点和成功的举措,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正如校长所说,我对教材本身的研读还不够到位,在实际教学中我仅仅把重点停留学生对拉萨天空美的感悟上,是不够的,最好能由点到面,也就是由对拉萨的天空美的感悟引申到对整个拉萨城市的美的欣赏。第二,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处在一二年级“念经式”读法上,还没有形成作为中年级学生朗读水平质的飞跃。我已经做到并做好对文本语句的朗读,但是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来朗读,通过重要字词感悟语句上还很不到位。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自身对文本的研读和朗读的指导上多下苦功。这些都是我需要学习和改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