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几篇课文都围绕“读书”展开,既有感人的读书感悟,也有读书看报的方法;既有做学问的要领,又有学知识、用知识的建议,真的启人心智。
本单元第一课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警示后人: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现在成语“源头活水”,就是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去年去三井小学参加语文教研,在特级教师朱萍和三井小学潘文静老师习作指导课上,大量的课外阅读带领着老师和同学一同走进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当时我就想:这种由课内走向课外,再让课外补充课内是必经的学习之路。作为教师,我更应该有这种广泛阅读、不断学习的意识,唯有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以一滴水、一杯水。
其实我也一直在与孩子做分享阅读的“悦读工程”,每周一次给孩子读小说,两章节,一本读完和孩子们交流“读后感”,我发现在孩子的心里,每次听故事(听读、阅读)已经成了跟她们每天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了。“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慢慢不再是口号,不再是愿景……
这时我又从教育孩子的感悟中受到了启发,引用单元练习中鲁迅关于读书的名言:
“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坚持课外阅读
“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活学活用:“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倘若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孩子的脑海里种下“悦读”的种子,每一位老师都能用心地去浇灌和呵护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看到绿意盎然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