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刘翔。刘翔是谁?“亚洲飞人”,飞翔的“翔”。对于刘翔,他翻越的是哪一座大山?他是怎样翻越的?我细细地读着第4课《翻越远方的大山》。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我”很早就知道了约翰逊的名字,然后一步一步从“只闻其名”到“眼见其人”再到和约翰逊在赛场的“面对面过招”,最后是“我”超越了约翰逊,“翻越了远方的大山”。随着作者刘翔的记叙,刘翔一次次遥望“大山”,面对“大山”,最后翻越“大山”的心路历程跃然纸上。关注作者刘翔的“心路历程”就是聚焦了他面对困难一步步战胜自己,拥有自信,超越梦想,“翻越了远方的大山”,成为“亚洲飞人”。
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不断地切换着绘本《犟龟》的画面,只要拥有梦想,向着明亮的那方,就一定会翻越过千山万水,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篇课文是满满的正能量,除了课文中讲的这些内容,我还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忽然想起了我和学生们一起读过的《时代广场的蟋蟀》。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本佳评如潮的童书,是一个有关蟋蟀、老鼠、猫之间友谊的故事,是一个有关爱和关怀的故事,一个来自大自然的、荡涤心灵的音乐之声的故事。”我深入地研读,读完后愈来愈感觉这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还乡”的故事。怀揣着梦想,坚持着,坚持着,刘翔从“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世界“跨栏王”,让约翰逊看着自己的背影,其中的“坚持不懈”我们有目共睹。那么,在我国的体坛上,还有很多体坛名将,例如林丹、王治郅、姚明……他们也是怀揣着梦想,是不是也可以说是“翻越远方的大山”呢?三年级的学生对一些体育名称,了解多少呢?譬如跨栏,譬如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可能他们很有兴致,但是这种兴致能坚持多久呢?有点扯远了,让我们一起怀揣着梦想,翻越“眼前的这座大山”吧——
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的,从“遥不可及”到“站在山脚下”最后“翻越大山”,拾阶而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道理跃然纸上:“翻越远方的大山”就是刘翔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自我,实现目标,超越梦想,砥砺前行。那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学生会产生哪些感想呢?我拭目以待。
轻轻地合上课文,我的耳边再一次回荡着雅坤老师的那句话:“‘第一次’是应该重读的,‘我的’更应该重读,强调是刘翔把‘背影’留给了约翰逊……”读着,读着,我仿佛又一次看到刘翔矫健的飞姿,跨越那一条条横列在他面前的栏杆——“我跑出了13秒06的成绩,打破了自己当初创造的13秒12的亚洲纪录,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了我的背影。”
对,要让学生读出形象来,读出自己眼中的刘翔……
课文的后面有4个练习。练习1 朗读课文;练习2指导书写:一共有10个生字,其中左右结构的字占了9个,只有一个“赛”是上下结构;练习3是读一读,再抄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带点的词语是:当初,祝贺。练习4就是要学生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想,有点像写读后感一般。
栏目列表
0519-85770010
教学反思
《翻越远方的大山》解读
发布时间:2018-03-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霞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