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战争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战争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你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
提到战争,或许出现在大家的脑海中的就是一个词:残酷。对,战争是残酷的。因为战争,许多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甚至家破人亡;因为战争,才有了一幕幕的尸横遍野。
2.【ppt:第二次世界大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记录了法国人民那不屈的斗争,在这斗争中,就连一向柔弱的妇女和孩子,也带着满腔的仇恨投入了敌后的情报传递。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大智大勇的壮歌!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课文:【ppt:半截蜡烛】读课题。
二、发现话题
1.【幻灯:伯诺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
①、我们先来看这一组词语。这是一组人名。外国人的名字很难念,一起来念一下。
请同学读读课文第一小节,谁能不看书说一说这三个人物的关系,他们是干什么的?
②、这三个人物是这篇文章的主角。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他们是参加斗争的战士,只不过这些战士不是壮年的勇士,而只是一个妇女,两个幼小的孩子,他们是特殊的战士,他们的家就是战场。
2、【幻灯: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
①、请同学先自己读一读这组词语。
②、这些词的意思懂吗?看来似乎很简单,但是真正弄懂词语意思就应把它放入课文中,词语只有回归课文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有生活气息。
请同学先来看这两个词:绝密和绝妙,读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词语蕴涵的内容。
读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
绝妙:绝指的是最,极。绝妙指的是极为巧妙,课文中讲的绝妙的主意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主意是绝妙的呢?
课文中绝妙的主意是指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用过的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上烛台这一个显眼的位置上,自然得不露一丝痕迹。
这个主意是非常绝妙的,有句话说: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对于猎犬一般的德军来说,他们的搜索的往往是一些似乎隐蔽的秘密的地方,他们绝对不会想到一个绝密的情报就放在一个很平常很显眼的甚至是用过的半截蜡烛里。
绝妙一个词体现的是伯诺德夫人的智慧!
抓住一个词,先理解它本身的意思,再围绕这个词提出问题,再把它放在课文中解决问题,那么我们不但读懂这个词,还让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很多内容。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读懂其他几个词语。先想一想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再围绕这个词提出些问题。
③、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A、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
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B、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
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C、从容这个词,杰克在什么情况从容地做什么?结果怎样?
如镇定这个词,杰奎琳又是在什么情况下镇定地做什么?结果又怎样?
3、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懂这些词,并且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能根据这些词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一对儿女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伯诺德夫人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但是还是避免不了一场场危机,在一次次危机面前,伯诺德夫人先用油灯代替半截蜡烛,可是蜡烛又被点燃,接着,杰克借去柴房搬柴火端走烛台却被夺走,他还是从容地搬回一捆柴火。最后,女儿杰奎琳借要上楼睡觉镇定地把蜡烛端上楼梯,走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危机终于解除了。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4、半截蜡烛在这整个故事中已经成为了最为核心的,成为让所有人把心提到嗓子眼最为关键的东西,半截蜡烛也不纯粹是半截蜡烛,在整个故事中,它代表的是什么呢?
半截蜡烛已不仅仅是半截蜡烛,它是绝密情报的代名词,它是秘密情报站的代名词,一家三口生命的代名词。它关系到的是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