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一切都在运动中
| 教时 | 第 1 课时 | |||||
日期 | 3月 10日 | ||||||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无变化。 2、能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果也不同。 | 重点 与 难点 |
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难点:理解参照物。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谈话导入 | 1谈话:我们周围的各种各样的运动,你知道有哪些物体在我们周围运动吗 学生发表意见。
|
学生寻找所看到的物体的运动。
|
知道所谓运动是指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 | ||||
核心过程 | 活动一:认识参照物 | 1出示图,在两幅图中可看出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是怎么知道的它在运动? 学生观察并填写教材记录表。 2学生相互交流。 3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判断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4师:再看这幅图,图中运动的物体是相对于哪个物体的,它的参照物是谁? 学生讨论并交流。
|
观察图,说说是怎样看出物体在运动的,并填写记录表。
认识什么叫参照物。
说说图中物体的运动是以谁为参照物的。 |
指导学生观察两图中各种运动现象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介绍参照物概念。
| |||
活动二:探究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
1谈话:为什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先选定参照物? 学生讨论交流。 2汇报: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车在前进? 3学生活动:用滑板车代替行驶的汽车,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 4讲述:若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列车车厢的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得快还慢?对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学生讨论并交流。 5提问:为何两个会有不同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6小结:确定参照物是研究物体是否运动的前提,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时是不可缺少的。 7拓展: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影响。 1)提问: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人动了没有?在上升电梯上的人呢? 学生讨论。 2)提问:教材介绍了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景致,明明是竹排在移动,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3)交流:你在判断时选用了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4)这些现象能说明什么? 5)小结: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会影响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结果。以坐在行驶车里的人为例,若选车为参照物,则人不在运动;若选地面树为参照物,则人在运动;若选竹排为参照物,岸边的景物就在运动。
|
学生讨论交流。
汇报。 学生用滑板代替汽车,思考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结果。 小结,认识参照物的作用。
学生讨论。
分析歌词中物体运动与静止的情况。
交流判断时选取的参照物。 小结。
|
让学生说说乘电梯与坐轮船的人是否动时,引导学生寻找标准,多角度地思考,以巩固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事例中学会选取参照物,并因此判断物体的状态。
| ||||
三、探究有无绝对静止的物体 | 1提问:在我们周围有无绝对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并交流 2小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宇宙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物体是否运动都是指两个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而其中一个物体叫参照物。 |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 |
让学生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对运动判断较全面的认识。
| ||||
板书设计 |
参照物 相对静止的物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