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 8 三顾茅庐 | 教时 | 第一课时 | |||
日期 |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茅、诸、恭、晌”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三顾茅庐、蜿蜒起伏、群雄纷争”等。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刘备、诸葛亮的情况。 | 重点 与 难点 |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初步感受刘备诚心诚意的态度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积累 | 常规性积累 | 背诵规定古诗 | 自主背诵 | |||
活动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说一说。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2、简介课文时代背景。 | 学生说说题意 齐读课题 了解时代背景 |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顾”、“茅庐”的意思。顾:拜访、访问 交流补充
| |||
活动二: 指导自学 | 1、出示自读要求。 提示:读书做记号。 (1)以小组的方式检查朗读。 (2)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检查自学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出示片3 卧龙冈(gang gang) 埋怨(man man) 只得(de dei) (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she she) (yang yng)怏怏 | 小组内轮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 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
全班交流 小组论读课文 说说自然段的意思。 互相补充交流 | 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别辅导。 预设: 1、注意读准下列生字:冈,晌。 2、“秀丽宜人”和“青翠欲滴”都是描写美的景和物的, 追问:你还可以说出哪些这样的词语? 预设: 蔚为壮观、诗情画意、引人入胜、美不胜收、美妙绝伦、金碧辉煌、井然有序、碧瓦红墙、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秀丽宜人 蜿蜒起伏 群雄纷争 青翠欲滴 茅塞顿开 小组读、说,其它小组补充,教师及时小结。 默读课文: 1、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自己试着给课文分段。 | |||
活动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 1、提出要求: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谈谈你对刘备的初步印象。 2、组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 按要求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交流 讨论分段。 | 在学生归纳主要内容时,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说准确、完整、简洁。 追问:课文一共记叙了刘备几次拜访诸葛亮?谁来告诉大家是哪几次? 引导学生分段,采用摘词摘句法归纳段意。 | |||
活动四:学习第一节。
| 1、自由读,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
2、组织交流。
3、小结: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这种写法叫略写。 | 自读第一段,思考问题。 汇报 齐读 | 在交流时,相机出示词语“诚心诚意”,齐读,理解。 追问:说说这一段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出山的? 相机理解词语“辅助”。 指导齐读第1自然段。 预设: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干,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冈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成就大业。第一次,诸葛亮出去了,刘备失望地转回。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 | |||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 1、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2、收集有关刘备、诸葛亮的小故事。 | 自由提问。
收集资料。 | 2、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 |||
板书设计 | 8、三顾茅庐 出发前 第三次拜访 将到时 到达后 出山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