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 第十七课《中国民间玩具》 | 教时 | 第一课时 | ||
日期 | 月 日 | ||||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美术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制作简单的民间玩具。 |
重点与 难点 | 重点:欣赏中国民间玩具,感受它的艺术美,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难点:用自己所学知识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积累 | |||||
活动一: 导入部分 | 1.教师在一张彩纸上迅速剪出一图案贴在黑板的彩纸上。请小朋友看这是一幅什么作品? 2.师: 你们知道剪纸属于什么艺术吗?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中国的民间玩具》(出示课题) | 1、学生看了作品后猜……
2、不知道
| 让老师来告诉你: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这些艺术作品都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关,它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艺和智慧。在众多的民间艺术里,与我们小朋友最接近、最受喜欢的,当然是民间的玩具了。 | ||
活动二:欣赏部分
| 1. 简介民间玩具的概况
教师小结:一件件淳厚、朴实的艺术品,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表现并创造出来,那可真是美不可言。 2. 欣赏课文作品 师:你们想看看这些作品吗?请打开课文P38(投影仪出示课本图片),图片上的都是具有特色的民间玩具,请大家仔细看看,互相讨论一下,图片上有些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师小结:中国民间玩具在色彩上总是选用艳丽醒目的颜色,给人以强烈对比的视觉感受。想象一下,北方寒冷的冬日,浓郁的色彩不就可以缓解那灰暗、萧瑟的气氛;丰收的季节,到处鸟语花香,那鲜艳的色调,又恰好和大自然浑然一体,一年四季中那美妙的色彩总是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喜悦 。
1. 听教师介绍民间玩具的概况。
2.欣赏书上的作品并将自己喜欢的玩具介绍给同学。
老师今天也来教大家做一 利用自己的材料,动 | 图1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劳动之余,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 图2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布可以缝制成令人爱不释手的布老虎. 图3一块一钱不值的冰凉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娃娃。
教师解说:39页中间几个布制品如《布老虎》、《布猴王》、《鸡》,玩具的肚子里可以装上各种香料,过去在端午节的时候,长辈常常把它们送给晚辈孩子们。 39页右上角《摇头摆尾鸡》身体还可以在木赶上来回运动呢。很多现代的玩具都采用了这种物理原理。 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 | |||
活动四:尝试制作 | 个玩具。 教师示范做玩具。可以由两种制作方式:用纸做、用泥捏。 | 手制作一个玩具。
| 独立完成。
| ||
活动五: 展示总结 | 1、把每个同学的作品拿到讲台上。 2、总结:今天我们对民间玩具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民间玩具的特点,民间一人的了不起,他们注入了对下一代人的深情与爱心,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 1、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价、鼓励。 |
教师总结时对学生提出希望,牢记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 | ||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