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和乐教师>>教师博客>>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0519-85770010

教学设计

从“引子”到“话题”——《谈礼貌》
发布时间:2016-06-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红梅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下第五单元“亲情依依”后的一篇说理文,它以严谨的内在逻辑,精炼的言语表达,说理的集中要害,展现了说理文的“理性之美”。

【聚焦观点】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告诉我们的观点是: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说到《谈礼貌》,不得不令我们联想到以往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它们的都是说理性的文章。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抛出文章的观点,那么怎样引出文章的观点呢?

【关注“引子”】

《说勤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说理文,开头是以“设问”作为“引子”,自问自答。“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紧接着就抛出观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以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说开来。《谈礼貌》则是由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引入。诸如以上的引入,我们称它为说理文的“引子”。

学习本文,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明白,要引出观点的角度有很多,可以以“设问”引入,也可从自然现象入手,还可以从名言警句引入……这些从单元序列的角度来说,既可以让学生回顾“练习3”“口语交际”——寻找话题,又可以延展“练习5”的“即兴演讲”——引入话题。

【找寻论据】

《谈礼貌》以古训引出“礼貌”的话题,然后分别从古人例子和今人的例子揭示“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像这种写法在说理文中比比皆是,我们称之为“夹叙夹议”。它是在学生基本熟识说理文的基础上,对例证的进一步丰富,并在意例证的内在逻辑,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显礼貌的重要:古人牛皋与岳飞在“问路”事例上的对比,表明有求于人时礼貌的关键性;今人女青年与周总理的例子,是普通人和名人的对比,再一次摆明了礼貌的重要。在不同的场景,礼貌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问路”直接,有求于人,放低身价,一目了然;“踩裙”一事,说明在无意冒犯时,“礼貌”化解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礼貌是“理解”的代名词;周总理幽默安慰“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显示出“宽容”的气度。

《谈礼貌》在论说礼貌的时候,课文所举事例都是从正面来讲“礼尚往来”。一般说来,以礼待人,别人也会以礼相待,但是人际关系是复杂的,假如我们的“热脸”碰到的是对方的“冷屁股”呢?假如我们以礼待人了,对方却仍然恶语相向,我们又该如何是好呢?这也为“谈礼貌”打开了另外的一条论说路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礼貌待人的重要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 春江镇圩塘永新路46号   电话:0519-85770010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