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和乐教师>>教师博客>>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0519-85770010

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宇兰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课前听《阳光三叠》。简介:这首曲子是古人差别亲友时唱的曲子。在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喜欢折柳相送。灞河的杨柳被称为“天下第一柳”。

2、现代作家(板书:陈忠实)也写了一篇关于柳树的文章,板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起读一读,读时你想强调什么?

带着你的理解读课题。

你了解青海高原吗?(简介:青海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高原上长年是冻土,那里稀薄的空气和贫瘠的土壤使任何植物都难以生存。)

过渡:在作者眼中,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今天,就让我们登上开往青海高原的列车,一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风采。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比较长,词语丰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书莫放“拦路虎”,我们一起来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出示词串:

广袤无垠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

铺天盖地的电击雷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粗实坚硬 苍郁深沉 巍巍然

艰苦卓绝 起死回生 没有抱怨 没有畏怯 顽强毅力 韧劲

1)自由读,指名分三组读。

2)默读:思考一下这一组一组的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第一组写了青海高原的气候、环境。——恶劣

第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独特

第三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顽强的毅力与韧劲

板书:环境恶劣 外形独特 精神顽强

4、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

环境恶劣(3-4)外形独特(5)精神顽强(6-9

5、自由读课文,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部分读一读,待会儿请你们读。

6、指名分小节朗读3-9小节。

引读:谁带我们进入荒芜、苍茫的青海高原?(读3-4

谁给我们描述这独特的高原之柳?(读第5小节)

谁让我们感悟这高原之柳的生命伟力?这一部分比较长,我请两人合作读。(分别读6-78-9小节)

7、引读12小节:读到这里,我们发现这是一株柳,一株在——,这是一株神奇的——神奇到——(相机板书:神奇)

过渡:这株神奇的柳树生长在怎样恶劣的高原环境之中呢?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出相应的句子。

三、重点研读34小节

(一)这株柳生长在怎样的青海高原上?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出示:(1)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的、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1、师看图片讲述,面对这样的青海高原,你有什么感觉?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表达。(荒无人烟、荒凉、死气沉沉)

2、作者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

 3、古典边塞诗词你读过吗?谁能背一背?

4、老师这里也有两首,谁来读一读?出示两首边塞诗词: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青海高原的悲壮、苍凉。

2、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齐读这段话。

3、在如此苍茫、悲凉的青海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这样一株大柳树,你是什么感觉?(惊讶、半信半疑、激动)

4、作者的这种感觉在文中是怎么表达的?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哦”是个很普通的语气词,但却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当它表示疑问、惊讶的时候读第二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不由得发出这一声惊叹呢?因为这是他在高原上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出示:(2)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1、指名读。

2、相信现在你一定对这个“哦”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谁来说?(是啊,“哦”一词,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在荒凉的高原,能见到一株绿树,人们一定会为之兴奋不已,那是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啊!)

3、难怪作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引读:出示句子: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更难怪他在开篇就说这是一株(指板书神奇)——的柳树。

4、思考:作者是写柳树的,却花了不少的笔墨写了青海高原,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是的,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写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就是为了突出柳树坚强的品格。所以这里的环境描写起的是烘托的作用。板书:烘托)

四、总结全文

走进青海高原,每个人都感到苍茫、悲凉,但恰恰是在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柳树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这是为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青海高原一株柳    陈忠实

 

      环境恶劣(烘托)

 

      外形独特

 

      精神顽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 春江镇圩塘永新路46号   电话:0519-85770010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