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正比例的意义 | 教时 | 第1课时 | |||||
日期 | 月 日 | |||||||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学生在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 重 点 与 难 点 | 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 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 积累 |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小结并揭示课题
| 1、独立思考 | 1、指名回答
2、小结: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相依关系。当其中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 |||||
核
心
过
程 | 一、初步感知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1、出示例1至表格 提问:独自观察表格中的两个量,你发现什么?
2、问题二:不变的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都是80,这里的比值80表示什么意义?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 3、揭示正比例的概念 老师表述: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跟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 1、观察后小组内交流
2、独立思考后同伴交流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跟同桌说一说什么是正比例
| 1、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预设学生: 速度都是80千米; 数据可以组成比例; 时间和路程同时扩大2倍、3倍…… 2、指名回答。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比值一定)
3、指名说说正比例的含义。 | |||||
二、进一步感知正比例关系 完成“试一试”
| 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1、独立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把表格填写完整。 2、小组内讨论:(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小组内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4个问题。(2)小组内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 全班交流时其他组员补充。
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比值一定)
| ||||||
三、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两个例子,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2、提问: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 1、独立思考
2、自主写式子 | 1、指名回答
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Y÷x=k(比值一定) 指出:这个式子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k是一定的。这时就说x和y成正比例关系。 | ||||||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 1、完成第57页“练一练”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交流时说说判断理由。
2、完成练习十第1题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明判断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十第2题 (1)先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 (2)让学生再在图上画一画 (3)引导学生看图分别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写表格。 (4)组织学生讨论题目下面的两个问题 4、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 1、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 (1)同伴互说
(2)独立画 (3)小组讨论,独立填写表格
(4)小组讨论
| 1、指名交流
2、逐题交流做法 注重思维的判断过程
3、指名回答 投影展示画图 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中每一组对应数的比值一定时,这两种量才成正比例。 | |||||
板书 设计 | 正比例的意义 路程÷时间=速度(比值一定) 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