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 《泉城》 | 教时 | 第一课时 | |||
日期 | 月 日 | |||||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晶莹剔透、明珠散落、银花盛开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一段的格式,会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写话。 |
重点 与 难点 |
1. 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习写话。 2.通过品析文中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 ||||
教 学 过 程 | ||||||
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积累 | 诵读古诗(描写风景的) |
自由诵读 集体诵读 |
学生自主诵读 教师伺机指导 | |||
活动一: 导入新课
| 1.谈话导入:我们中国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也有许多著名的城市。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题目来考考你们。 出示: 日光城 重庆 冰城 拉萨 羊城 哈尔滨 泉城 广州 山城 济南 古城 南京 石头城 北京 |
1.同桌说说城市与别称的对应连线。
|
同桌互说并对城市与别称进行连线,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纠正。 | |||
2.这些城市中,你去过哪儿?那儿好玩吗?能否来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象(生自由发言) | 2.自由谈曾经旅游过的城市和所见所闻。 | 学生自由谈论,教师给予补充和引导。 | ||||
3.过渡:有些地方虽然去过,但同学们还是说不清这些地方的独特景致。今天,我们一起到泉城济南去看一看,领略一下泉水的景象,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绘的? 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
3.个别读课题。 |
预设评价:你读的泉水很清澈、活泼、有气势…… | ||||
活动二: 初读课文 | 1.出示阅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检查: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互说词语意思。 |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了解词义。 |
教师巡视学生自读和互读情况,适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 |||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和词组,学生开火车朗读。 白浪翻滚、印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虎啸狮吼、水声喧腾、昼夜不息、、秋雨潇潇、一亩见方、汇注、悬崖、喷吐、水藻、清清楚楚 (2)说说词语的意思,根据词语的意思谈谈泉水的特点。 | 1.开火车读生词,其他所有同学一起跟读。 2.说说词语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3.根据词语的意思,谈谈你似乎看到的泉水的样子。 | 1.预设评价:同学们真是读得既准确又响亮,老师听了真开心,说明同学们的预习工作非常到位。 2.对学生读词、释义过程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引导,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重点指导。 3.指导学生由词义想象泉水的样子,从不同方面来谈泉水的特点。 | ||||
3.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每小节内容。 (2)小组交流,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小节内容。 2.小组学习:根据自己所概括的每小节内容,小组交流分段,概括每段段意。 2.根据分段和段意,试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1.教师巡视学生讨论、概括情况、捕获资源,适时指导。 2.根据捕获的资源,进行分段教学,通过不同小组的分段情况,来进行全班性的讨论,最后明确。 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整体把握。 | ||||
活动三: 文本解析 | 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泉水及泉水的流势。 引导学生思考:看了这些画面,有何感受? | 观看图片,谈谈观后感受。
| 师:看完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泉水很清澈;泉水流得很急;感觉泉水流动的声音应该很好听。 | |||
2.出示第一小节,指名朗读, 提炼:哪里可以看出济南泉水的名气大? | 一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其余学生边听读边找出体现济南泉水名气大的句子。 | 师:听完课文,你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济南泉水的名气很大呢? 预设: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 ||||
3.济南泉水的名气大,不仅是由于泉水多,更主要是由于这些泉水的美丽和神奇。这些泉水美在哪呢?指名读第二句话。让学生谈由第二句话的 “所见”、“所闻”。 | 一学生朗读第二句话,其余学生听读,并且谈听完第二句话后,关于泉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师:听完某某同学的朗读,你觉得济南的泉水美在哪?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预设: 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华盛开; 由于白浪上下滚动、翻腾,所以看起来像银花盛开一样,说明泉水非常美丽。 2.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 泉水就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仿佛让人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声音。 3.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 说明有的泉水声音非常大。 师:谁能来为我们模仿一下虎啸狮吼呢?(加深体验。) 4.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说明有的泉水很细,像绵绵细雨。 师:谁知道秋天雨的特点?(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 ||||
4.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书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泉 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重点指导朗读第二句。)
| 1.自由朗读课文。 2.用“有的……有的……”造句。 | 1.教师巡视学生朗读,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 2.师: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预设:“有的……有的……” 师:你会用有的有的造句吗 | ||||
活动四:拓展延伸
| 1.比一比,再组词 济( ) 亩( ) 吊( ) 齐( ) 田( ) 巾( ) 组( ) 堆( ) 粗( ) 推( ) 2.“有的……有的……”造句。 3.读老舍名作:《济南的冬天》 | 独立思考、完成
| 独立完成作业 小组初步交流阅读感受 | |||
板书设计 | 泉城 泉多: 七十二泉 泉美: 有的……有的……(形态各异) 有的……有的……(声音有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