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喜欢)那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呢? 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吗?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伊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1、【ppt】出示要求:
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认识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好处?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③、怎样才能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2、交流
①、检查词语,正音、理解词语。【ppt】
罗盘 耸立 铁砧 预兆 青苔
正音:耸,平舌音。砧和兆,翘舌音。
解释:
罗盘:联系上下文理解,它还有其他两个名字。指南针、司南。
预兆:蚂蚁搬家、蜻蜓低飞是下雨的预兆。如果这个季节,冬眠的蛇从洞里跑出来说明—
青苔:同学们在哪里看见过青苔
铁砧:厨房的刀砧板,派什么用场?【ppt】
②、完成表格。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认识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A、填表。
B、 提问:课文在介绍这四种大自然的文字时,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呢?
【板书】天上——脚下 这其实就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说明顺序——【板书】空间顺序
C、 提问:那作者是不是天上的介绍完了就直接介绍脚下的?【ppt】
承上启下过渡,追问:从那个字看出这是过渡段的?【点击】(也)——齐读第四小节
概括2——6小节内容
【板书】从天上到脚下介绍了大自然的四种文字及它们对人类的帮助。
D、提问:那我能不能从下往上介绍,先介绍脚下的,再介绍天上的呢?
第一小节对应关系。【ppt】
齐读第一小节,概括第一小节的内容——【板书】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E、 既然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帮助这么大,怎样才能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哪一小节介绍了这一内容?
读后交流:怎样才能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点击】
F、梳理文脉。
【板书】总——分——总
三、品读赏析,感悟课文语言。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结构清晰,一目了然,而且语言也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请同学们读读课文1——6小节,找找你觉得写得生动的语句,旁边写上批注。
1、学生品读赏析,圈点批注。
2、交流。
3、教师小结:说明文中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以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复杂为简单,变深奥为浅显,降低说明的难度;同时也可以形象的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四、拓展延伸
1、课外扩展:除了课本上介绍的这些,你还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ppt】
2、谚语【ppt】
3、诗歌《大林寺桃花》
五、作业
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