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扫除阅读障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部分生字新词,理解部分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主人”的机智、勇敢。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黄河)黄河,一条古老的历史长河。九曲的黄河水一泻千里,她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你印象中的黄河是怎样的?
3、在古代,有许多诗人,都曾赞叹过黄河。
出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4、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天而来,看了叫人胆战心惊。而在这万顷的黄河之上,竟有人轻盈驾驭,成为它的主人,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新课文——
(板书:的主人)
让我们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心中有哪些疑问?
(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
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
1、要解决这些问题,读书是最好的方法。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大声地读读课文。
出示要求:⑴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序号;
⑶思考:黄河的主人是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2、交流初步的感受:
(1)在著名作家袁鹰的笔下,黄河又是怎样的呢?谁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可以用课文的词语。
出示黄河的词语:
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滚:字形。滚动、翻滚、滚热。
教学生字“骇”。骇是什么意思? 惊呢?涛和浪都是指什么?惊涛骇浪是什么意思?(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段话呢? 齐读
(2)滚滚的黄河如此之险,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黄河,作家袁鹰是怎样的心情?
出示:胆战心惊
“胆战心惊”是什么意思?(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
过渡:在这滚滚的黄河之上,竟有人轻盈驾驭,成为它的主人。
(3)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师解释:“艄”:船尾;“艄公”:站在船尾掌舵的人,泛指撑船的。
(4)黄河上的艄公撑的不是船,而是——(板书:羊皮筏子。)
出示:羊皮筏子
理解羊皮筏子:黄河上游的一种交通工具,用羊皮制成,吹了气,便能浮在水面上。
谁知道羊皮筏子?
将羊皮像脱衣服一样整个扒下来,把四条腿和两头一扎,用嘴吹满气,成为一个气囊,十几只这样的气囊拴在一起,上面再绑一个大木架子,就制作成羊皮筏子了。筏子上的木头用既防腐又有韧性的柳木做成。为了防止羊皮囊漏气,制作皮囊的时候要在里面放胡麻油,放的时候用嘴含一口油,对着一条羊腿的孔吹进去,还要放盐水,这样才能保证扎口不漏气。(结合简笔画)
羊皮筏子需要人用嘴吹气,使其胀满。当地人见到有人夸海口、说大话的时候就会说,“请你到黄河边上去”,以此来讥讽说大话的人,意思是让其去吹羊皮囊或牛皮囊。有考证,“吹牛皮”的说法就是源于此的。
对羊皮筏子有兴趣吗?来读课文。(指名读2-5)
出示:强磁力 整个儿 吞没 体积 漂流
岸上观足以胆战心惊,竟还有什么东西敢在激流中鼓浪前进!作者浑然忘却了自身的恐惧,心灵受到了极强的震撼!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几小节直接写到艄公的?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6-8,相机纠音,解疑。
(3)这艄公凭着一只羊皮筏子为什么就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
文中有许多地方时描写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请你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
A: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B: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正音:系 学习词语:竹篙
C: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板书: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教学生字:履。你理解“如履平地”吗?履是什么意思?
齐读句子。
三、再读课文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哪几节写黄河?那几小节写了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哪几小节写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1、 默读课文。
2、 理清分段,指导分段。课文可以分3段:
一、 写一只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鼓浪前进。1
二、 写羊皮筏子上的人沉着、从容。2-5
三、 写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最值得敬仰和赞颂。6-8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呢?下一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黄河的主人
勇敢 智慧
艄公 羊皮筏子
镇静 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