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由2-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将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物体的观察奠定基础。本课教材中例题先出示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分别摆成三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到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想做做”第1、2两题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而得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形状,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本单元要达到的目标有以下几点: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辨认由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的形状。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看到的物体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平面形状的转换与联系,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感受生活空间,体验“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并在合作探究、分享交流中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方法的价值、形成积极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以引导学生操作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合作交流、实现自主探究。
通过本单元的测验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画出一个物体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小部分学生的难点在于不能很好的画出右面看到的形状,不能正确辨别到底看到的是横着的还是竖着的长方形或者是其他形状,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不断加强练习,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