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域名已经过期}/vh512/share/6619513?channel=weixi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常州:生态文明教育在学校生根开花
2019-11-13 15:47:53浏览量:190699
江苏频道
来源:常州市教育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要先行。多年来,常州市教育局在700余所学校、70万名中小学生、5万名教职员工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努力为大美常州建设增色添彩。 常州市教育系统基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导向,构建了常州市中小学“七彩德育”体系,编制了一体化的德育目标教学指导意见。突出了“绿色生态文明教育”的地位,在《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将生态文明教育列入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确保一定课时量;在教育局年度工作意见中,强调了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各辖市区教育部门积极落实市局工作部署,出台具体措施,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在每所学校落地生根。例如在天宁区践行“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全区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考核调研内容之中,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认知度。 常州市教育局联合常州市生态环境局、财政局,启动了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出台了创建评估标准,从组织保障、基础建设、教育活动、创建成果等几大方面对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创建要求。对于创建成功的学校给予10万元的经费补助,为学校主动深入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与此同时,推动各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不断提高经费补助标准,加大扶持力度,使全市各校的绿色创建行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目前,全市共有市级绿色学校473所,市级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38所,省级绿色学校158所,全国绿色学校5所,国际生态校5所。各辖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主动联合环保、建设、城管、农业、卫生等部门,深入到学校宣传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导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 良好的氛围是工作推动的基础。在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教育部门主动作为,不断加大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力度,通过主流媒体报道生态文明教育的成功范例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掀起学先进、促行动的热潮。一是在全市范围内选树典型。如:江苏文明网全面报道了常州市圩塘中心小学校长王志良引领学校特色化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成功做法,在区内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二是推出生态文明教育简报。由各辖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汇总上报本地、本校的经验做法和动态信息,市教育局编辑整理后,通过简报的形式发往全市各校,把绿色创建的旗帜插到基层。三是各中小学主动联系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教育门户网站、校园网站等宣传平台,通过板报、橱窗、画廊、动漫、视频、微信、微课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活动开展及实际效果,调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热情。 生态文明为人类勾画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色彩斑斓的美好画卷,生态文明教育的生命力也在于基层学校呈现出丰富的生态建设样态,为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成长提供多彩的生态主题课程,让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之路充满阳光、绿意盎然。 常州市各校全力打造生态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是人文环境再提升。全市各校不断推进校园绿化提升工程,丰富花木品种,优化布局,让校园绿色盎然,四季花开。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做到了植物种类丰富,环境宜人,空气清新、步移景异,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校园处处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学校还努力将人文性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做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重,静态文化建设和动态文化建设互补。让一墙、一窗、一报、一室、一景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环境气氛的强烈熏陶。局前街小学多年来致力于学校环境教育的发展,将儿童立场转化为空间形态,校园建筑实现“路在树中、校在林中、人在景中”,生态校园的打造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张名片,2017年11月获评“全国首届文明校园”。 二是生态主题再凸显。各个学校在打造校园环境时,能因地制宜,突出生态文明的主题。如:新北区五兴小学开辟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宣传专栏,每月更新一次。广泛开展“养绿、爱绿、护绿”文化设计,师生合作,用绿植、手工、画笔,让校园的每个自然角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绿色家园的理念印染孩子成长的足迹。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将建设绿色课堂与创温馨教室紧密结合,做到行为文化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环境行为规范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绿色行为。地处花木之乡的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利用学校花木覆盖率高的特点,在校园林中,建立人工鸟巢,设置鸟食投放点,树立爱鸟宣传牌,让校园绿波荡漾、鸟语花香。 三是节能措施再优化。全市不断推进“节水型学校”建设,通过培训、创建、回看等巩固建设成果,以节水带动学校全面节能制度的建立,努力向节约型学校迈进。武进区星河小学在校内建设绿博园,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措施,收集雨水、净化雨水,开展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的创想教育;天宁区华润小学设立环保场馆,开展环保科技活动,用智慧变废为宝,传递着节能环保的理念。武进区采菱小学开发、推广、使用雨水回收系统、太阳能路灯等节能装置,使“绿色校园”创建活动走出一条特色、可行之路。 常州市各中小学构建丰富适切的课程体系。一是在学科课程渗透上做文章。常州市根据《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划。天宁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生态文明知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丰富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新北区西夏墅小学,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制定生态文明渗透教育方案,明确渗透内容、渗透方式;钟楼区平岗小学各学段把环境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之中,科学规划生态文明知识教育的切入点。 二是在校本课程的研发上显特色。为了发挥学校在地方资源上的优势,各校都加强了生态文明校本课程的开发。清潭幼儿园因地制宜,精心编制《地球的孩子》《晨会宝典》等校本教材,增强环境教育的实践内容,着力构建面向全体、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在基础课、探究课和拓展课中全面推进环境教育。探究课强调环境教育实践,以学生自主参与模式开展探究实践;拓展课中,开办“环保小硕士班”,定期进行专题教育,实现环境教育的延伸与拓展。 三是课题研究上展活力。常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加强了生态文明教育课题研究和中小学教师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探索更加科学、更有成效的生态文明教育实施途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各辖市区组织精干队伍,推动课题研究,开展校际合作,成立教学联盟,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共享平台。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学校目前省级在研课题2项:省“十二五”课题《课程群、基地化、 套餐式:基于农文化的主题综合性活动的开发研究》和省“十三五”课题《小学“长江生态文明”主题课程开发研究》,均立足于江南生态文明现状和本校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后者获评常州市第二批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钟楼区平岗小学在开设环境教育探究课程中,釆用参与式课题研究,学生自由结合,以“自己事自己做,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完成”为原则,进行小课题探究活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效果显著。 常州市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活动是良好的平台。常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校内外生态文明主题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并内化为行为,逐步形成生态文明新风尚。各类活动做到校校有行动、人人都参与、次次有实效。 目前,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题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宣传类活动。各学校围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垃圾回收、控减噪音、净化空气等内容,分专题、按学段循序渐进开展宣传教育。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植树节”等环保节日开展国旗下讲话、相关专题知识讲座等;二是竞赛类活动。环境知识竞赛、环保征文、环保绘画书法摄影竞赛、环保演讲比赛、创意设计比赛等,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体验类活动,让学生参与式体验,学做生态肥料,亲手种植植物,养护动物,在体验中习得循环发展的知识,增强生态创建的能力,培养“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各校还通过发出倡议书形式,号召多植一棵树、节省一粒粮、少扔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家长少开一次车等,促进绿色环保生活习惯的养成;四是展示类活动。开展环保行动成果分享主题班会、变废为宝成果展、“垃圾分类我先行”等活动,激励学生在生态文明活动做出自己的贡献;五是实践类活动,师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圩塘中心小学开展了“江南生态农业我践行”、“长江生态监测我研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师生连续五年参加常州市长江生态补偿放鱼活动,个个争当“小河长”,做治水护水战斗员、宣传员和监督员,学校荣获江苏省“母亲河奖”绿色贡献奖。 通过多年的努力,常州目前已有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12个。许多学校还积极依托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环境教育特色学校、人文展览等重要环境基地和场所,为中小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开展实践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新北区西夏墅小学与西夏墅镇东南村有机稻米基地结对参访、开展参观污水厂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家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溧阳市大溪小学等农村学校利用校园周边的蔬菜瓜果种植园、特色养殖场、苗木培育基地等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走进多彩的自然,感受不同的原生态场景,汲取丰富的知识。圩塘中心小学成立了蝴蝶监测点,学生志愿者常年坚持观测蝴蝶所在地的湿度、生态状况等,学校两次获“江苏蝴蝶观测大赛团体一等奖”。 各级各类学校充分依托、利用本地区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精髓和独特的人文底蕴,结合可利用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在生态文明教育中主动融入这些元素,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名片,形成一区域一特色,一学校一亮点的多元化生态教育格局。金坛区教育局倡导做文明城市创建的践行者,全区各校成立“环境保护志愿者小队”,师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环境保护行动,红马甲学生义工已经成为金坛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北区教育局开展环保知识宣传,确保环保知识知晓率达90%,选取20名男女生为样例,跟踪十年,监测其生长状况,以了解长江流域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天宁区各幼儿园开展废物利用活动,把用完的卷纸内壳、废旧轮胎、废弃的塑料瓶盖制作成各种教具、玩具。 西夏墅中心小学开展“百米上学路,我们自己走”活动,向全体同学发出一份倡议,常州电视台都市频道对此次绿色出行活动进行了报道。钟楼区邹区小学连续多年鼓励学生对环保主题的研究和创新,2018年,一名学生被评为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十佳小院士,获奖作品为《科技花房》。2019年,一名学生被评为常州市少年科学院十佳小院士,获奖作品为《智能垃圾房》。 生态文明教育不只是课程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的培养。因此,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当担负起的责任。全市各校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社区参与环境生态建设,让生态文明教育社会大课堂延伸。社会各部门尤其是环保部门、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影视剧行业等,都积极利用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常州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家长学校,定期请家长代表来校参与学校各项生态文明主题活动,搭建家长与学校绿色创建的交流平台,不断探索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星河小学开展晨光爸爸、故事妈妈环保主题宣讲活动,让孩子的父母成为最好的环保榜样;西夏墅小学组织进行家庭绿色生活方式调查,开展“向着绿色前进,家校大改造,我是绿色设计师”等活动。学校每年与邻近社会互动交流,通过发放环保宣传单、环保义卖、诵读等形式主动参与社区环保公益宣传,倡导生态文明。 常州市教育系统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涵养其精神、提升其素质、引导其行动,通过“绿色课程”“生态实践”和“文化浸染”,构建全网络、全方位、全周期、全覆盖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丰富了德育工作内涵,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强富美高新常州抹上了亮丽的底色。 客户端编辑:张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