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和乐教师>>教师博客>>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0519-85770010

教学设计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淑英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教时

第 1课时

日期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常见的量”。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重在整体进入,纵向以钱币的要素认识为主线,横向以认识、组合、换算的方法教学一一展开。在内容组织上,将1元及以下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集中进行学习,增加对人民币各元素的完整认识。在方法提炼上,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出认识钱币的观察角度与一般方法,从数学的角度感悟人民币“数”与“单位”结合的价值;二是帮助学生通过数值的组合,理解1、2、5的币值设置的科学性;三是利用满十进一的进率,掌握简单的换算。

 

学生分析从已有的学习基础来看,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能进行百以内数的简单计算,而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相通的,这些都为学习、认识人民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人民币认识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掌握认识钱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各类元素,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认识的核心要素。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单位是“元、角、分”,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3.初步掌握不同面值、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支付。

重点

难点

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活动一:

揭题导入

 

引发需求:市场上买东西、卖东西可热闹了。

揭题导入:买东西就要用到钱,我们中国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你知道有哪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先认识1元及以下的人民币。

 

 

观看:唤醒人民币的生活经验。

 

跟读“人民币”。

 

说一说

错误预设3元、4

 

 

 

指名交流。

活动二:

认识人民币

 

 

 

(一)教结构:整体认识1元。

1.激活需求:这么多种人民币,我们该怎么去认识它们呢?先研究一张,找到方法就能很快认识其他人民币了。

2.聚焦研究:这一张是多少元?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怎么知道的?

3.整体观察:除了数和单位,你还看到了什么?从这张人民币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跟同桌说一说。

播放视频,完整认识1元纸币4.

 

材质区分:出示硬币1元,你知道它的面值吗,你怎么知道是1元的呢?(规范语言:我看到了数字1,单位元,所以是1元)

(二)用结构:认识其他面值人民币。

提出要求: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认识盘子里其他人民币吗?出示要求

·检测方法:辨认1元以下人民币。说说辨认的理由,规范语言。

即时练习:快速说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区别单位:出示1,你知道它的面值吗?(不知道单位)现在揭晓答案!

要素强调:要知道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光知道“数”还不够,还要知道“单位”。

(三)给人民币分类

提问: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你能把它们按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吗?就把他们摆在磁性板上。

 

 

 

 

 

学生认一认,说辨识的方法。

预设:数字1;汉字“壹”、“圆”;颜色;图案等。

 

 

 

 

 

 

 

 

用规范的语言说一说

 

 

找一找:找出认识的人民币。

说一说: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是怎么看出来的?

议一议:有困难的同桌相互交流。

全员参与,交流辨认方法,过程中识字:伍、角、贰、分。

 

根据板书了解认识人民币的方法。

仔细观察,直接口答

 

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摆完的同学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分法:①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②按元、角、分来分类。按数字分:125)(按材质分,按单位分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按数字分)

指名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知道是1元的?过程中指导认读“壹”和“圆”。1元就是这张人民币的面值。(读一读“面值”)

同桌交流:除了数和单位,从这张人民币上你还看到了什么。

指名交流:看看谁能把知道的信息都说出来。

小结评价:人民币上有很多信息,但要认识它关键是数和单位。

及时小结:都是1元,只是他们的材质不同,纸质的钱我们叫做纸币,金属的我们叫做硬币

 

全班交流:辨认方法

 

同桌汇报

追问:怎样能很快确定人民币的面值?

小结方法:我们不仅要看到数,还要看到单位,这样才能够确定这张人民币是1

 

 

 

 

 

 

 

小结:今后我们可以按类整理自己的小钱包,使用起来就更方便了。

活动三:

使用人民币

(一)理解进率

呈现情境:1元超市录像视频。

方案一:

打开思路:老师也很喜欢这只1元的小兔,可以怎么付呢?(过程中拿好钱请学生把摆的方案呈现在黑板上。)

理解进率:都是付了10角,也就是1元。板书:1=10角。

迁移认识:元和角是这样的关系,猜一猜角和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呢?(PPT出示)跟着电脑老师数一数。板书:1=10分。

收盘要求:我们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看看谁最先把磁性板上的钱放回到盘子里。

(二)灵活付币

1.找一找:这里的商品更便宜,一元可以买两样呢?你准备买哪两样?

    

2.买一买:

活动要求:面的商品,你想买哪一样?可以怎样付钱?

我想买    号商品 ,我这样付钱:

                   

 

 

先想一想,再拿出钱袋,把钱袋里的钱都倒在盘子里,在磁性板上摆一摆。

 

 

跟着数一数,说说等量关系

 

验证1=10角。

 

发现只要付10角,就是1元。

 

跟着数一数,记一记。

 

理解进率之间的关系。

 

 

 

找一找,用线连一连

跟同桌说一说。

2+8=10角  10=1

3+7=10角  10=1

 

 

同桌模拟购物。

指名汇报两组,并说说怎么算的。

 

算一算,说一说

 

 

学生自己介绍付币方法

 

组织交流:他们付的都可以吗?你觉得他们的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回应不了追问:其实他们都是付了几角?

追问:我们知道了1角是10分,你知道几个5分是1角吗?(和他想的一样吗)

 

 

 

 

 

 

 

 

 

 

小结:合起来10角就是1元。

 

 

 

 

呈现交流:同桌展示,其他同学判断。

追问:一本练习本12角,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币方法?

指名交流

组织交流:指名汇报不同的付币方法。关注困难摆法:15角和71角。

 

活动四: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1.全课总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为了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我们一起来理理小钱包。

 

3.拓展延伸:为了奖励大家,一起来听一段“你知道吗”。还可以跟着爸爸妈妈到超市里去用一用,在实践中学到更多本领。

数一数,收一收。

 

 

了解钱币的发展史,拓展对不同国家钱币的初步认识。

 

 

个别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数:壹 1、贰 2、 伍 5

         单位:元(圆)、角、分

 

 

 

 

 

 

 

 

 

 

 

    《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内容,13种人民币的面值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调查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浮浅的,而且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小学生又缺乏购物的社会经验。本节课正是从学生这一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做了生活化、活动化两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并从中渗透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进行了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

    1、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态。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直观情景,引导学生认识13种不同的人民币;创设问题情境,为13种不同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揭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创设活动场境,对人民币的换算、数人民币,揭示不同的付钱方法和元角分的进率。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发现探索、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联系生活,体现人民币的社会价值。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来自“科学世界”的内容,而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课程才能够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购物的场景,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要用到人民币。在此环节中我渗透了爱护人民币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是代表我们国家的货币,要爱护人民币。加强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其次,让学生体会用多种付钱方法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开放性、趣味性,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性;最后组织学生模拟购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或多种物品、付钱、找钱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有关知识,提高了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3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3角、50元、80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 春江镇圩塘永新路46号   电话:0519-85770010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