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教时 | 1 | |||
日期 | 6月 日 | |||||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 重 点 与 难 点 |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 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一、合作探究,收集、整理数据
| 出示情境图。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的课间活动很丰富,老师拍下了校园的一角,看,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追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少多少人?
2、确定分类标准 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多,能一下子从图中找到答案吗?(不能)我们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可以轻轻的和同桌说一说。 3、分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刚刚小朋友按照身份、活动种类、性别分成了3类,我们小朋友可以选一种整理数据,不过老师是有要求的哦,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要求。
谈话:请小朋友写在作业纸上
刚刚我们小朋友按照不同的类别整理了,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现在,你能很快解决我们之前提出的问题了吗?
回顾我们刚刚是怎么分类整理数据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揭题) | 独立思考 预设: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玩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
指名读要求
学生尝试记录 预设: 1、 直接写数字的 2、 用符号记录的
同桌互说知道了什么
生回顾: 分一分(确定标准) 记一记(整理数据) 说一说(分析数据)
|
指名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贴问题 老师有多少人? 参加每种活动的有多少人? 等等
指名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 1、 老师 学生 2、 玩游戏 看书 下棋 3、 男生 女生
聚1:数字和用符号记录的
聚2:同一种标准下同一种符号和不同符号记录的 明确: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数一个画一个。
指名说 明确:1、图中有哪些人,和、各有多少? 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同,但总人数是一样的。
明确:统计的好处:简洁、方便。
集体交流,老师板书
集体交流
| |||
二、巩固提高,发展数学思考 |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 谈话: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都喜欢玩积木,看老师带来了一幅积木图,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分,分成哪几类?还可以按什么标准分,分成哪几类?
谈话我们已经分好类了,小朋友能数一个记一个整理一下数据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问:可以按哪些标准分类? 自己整理一下数据
3.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分类整理,比如我们可以把我们班的同学分一分,你能按什么标准分类? |
同桌互说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记录并说说知道了什么
同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独立思考 |
指名说
集体交流 明确分类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不同,但总个数是一样的
实物展示:从整理的结果看,你知道些什么? 交流整理结果。
指名说 预设:按年龄分、爱好分、身高分等等 | |||
三、反思总结 | 回顾分类整理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 独立回忆 | 归纳:整理之后更简单、方便。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但总数不变。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