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落,风吹麦浪,又到了橙黄橘绿的秋季。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圩塘中心小学的老师济济一堂,为如何教学文言文而进行了一次深入地研究。本次教研活动,由六年级的陈雯老师和五年级的王鉴尧老师分别执教《伯牙鼓琴》和《少年中国说》,来自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娟老师全程参与并给予指导。
大量文言文题材的加入是部编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整个下午,语文老师们跟随两位执教老师从先秦到民国,穿越千年,领略不同时期的文言文的特色与魅力。陈老师的情境教学让我们体会伯牙觅得知音之喜与丧失知音之痛,王老师的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曾经那个孱弱的中国并激发起为中国腾飞“全在少年”的昂扬斗志。
研讨时,先由同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点评。六年级的杨霞老师从王崧舟教授文言文教学的“四读”来评析了第一节课,并提出“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究竟是侧重于字词的理解,还是情感的体悟?”的议题。五年级的杜琳老师从单元的达成目标进行整体分析,并肯定了这节课在多读多悟的基础上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体现了文本的育人价值。
李娟老师首先肯定了我们圩塘中心小学在语文教学研究上思想先进、敢于尝试,年轻教师素养高,对教材的解读有一定的深度,而学生们在课堂上读书声音洪亮,表达自信、落落大方,呈现出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当然,李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1.教师在课堂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到及时有效的回应;2.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大的空间;3.文言文的朗读要用“平仄”来代替“停顿符号”,从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
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一次深刻活跃的思维碰撞,让在座所有的老师受益良多。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愿我们带着满满收获与学生继续前行,共同徜徉在古典文化浸润的语文之路上。
(撰写:王亦含 拍照:胡焱 审核:蔡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