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 4. 风筝 | 教时 | 第一课时 | |||
日期 | 月 日 |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造型特点,理解对称特征事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飞行物体的基本常识,体验放飞活动的乐趣。 2.表现放风筝的场面、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 | 重点与 难点 |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特征,理解对称特征事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以绘画的形式表现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 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积累 | 人类运用哪些风的能源 |
学生互相探讨 | ||||
导入 | 1.古代的人也很聪明,也注意到了风的力量。最为著名的是我们喜欢的游戏:放风筝。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风筝。 2.你们喜欢放风筝吗?放过什么风筝?请描述放风筝的过程。你还知道哪些风筝的种类? |
课前的积累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 |
教师巡视后展示学生的不同结果 | |||
活动一: 展示 介绍知识 | 1.你还知道哪些风筝的种类? 2. 风筝的简史: 风筝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它发明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从唐代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的努力,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
展示自己带的风筝和图片。
风筝的分类:串式类, 代表作品为龙头蜈蚣风筝。硬翅类,以潍坊杨家埠风筝为代表。软翅类,此类风筝多表现飞鸟、昆虫、金鱼等内容。板子类,代表作品为八卦风筝。立体类,内容多为宫灯、花瓶、飞机。
| 教师巡视后展示学生的不同结果 | |||
活动二: 欣赏
| 让我们来欣赏一些优秀的风筝作品。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
欣赏后小组讨论 |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 |||
活动三: 学生 创作 评价
| 1.老师示范:放风筝的人的各种动作。 2. 学生练习: 要求:○ 独立创作一幅放风筝画。○用线条和色彩表现。 3.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评出“最佳动作奖”。 请介绍自己画中的故事。 | 介绍自己画中的故事。 |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教师直接点拨典型性问题及时反馈。
让学生展示,提高表达能力,提高表达勇气
| |||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 今天我们认识了风筝,画了放风筝,大家表现得都很好。 对于现代人来说能源就是一切,煤炭、石油虽然很好用,但却用一天少一天,总有一天会用完的。风却不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兴能源,是干净无污染的能源,让我们多多关注它,用好它。 | |||||
板书 设计 | 风筝 要求:○ 独立创作一幅放风筝画。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