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圩塘中心小学语文组全体老师齐聚多媒体教室进行范导式理论学习,活动由蔡佳乐老师主持,杜琳老师进行了理论分享。
范导式教学是基于教育改革的范例并可能对学校教学产生一定影响的教学主张,其主要的框架或实施路径是创设“真实性情境”、厘定“发展性任务”、开展“多元的意义协商”并能够“创造性应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范”“导”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和提升。
今天杜琳老师分享的是《范导式教学》第一节范导式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这一节一共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第一点是推动课堂转型、第二点提升教师的评价机制、第三点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杜琳老师详细分享了这三点内容。
这一节告诉我们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节功能、导向功能。每个学校教育工作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评价活动,或者处于被评价的地位。教学效果是教与学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范导式教学的评价用于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用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得评价的结果不是评价的目的,而是通过评价活动,推动课堂转型、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从而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有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通过评价,推动课堂转型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接着语文组的老师们就在课堂中如何运用范导式教学的评价推动课堂转型进行了一次积极、有针对性地讨论。
相信圩小语文组教师们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会在“范导式教学”这块土壤中汲取营养,哺育幼苗,实现教学相长。
拍照、报道:谢莹 审核:蔡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