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反思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故事。本课教学时,要珍视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中的一些线索,建立起预测的意识;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能力。
一、课前游戏,无痕渗透
本课的课前游戏,我借助不久前写过的单元作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们根据外貌、身高、性格等线索,大胆猜出的同学。有了前期的作文铺垫以及大家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的了解,设想是在玩中无痕渗透给孩子们猜测要有依据的意识。可能是因为孩子们太紧张了,在试教的时候那种活跃的、孩子们争着抢 着提问的气氛没有呈现出来。
二、回归整体,识字写字
在三年级的起始阶段,我认为作为语文学习基础的字词教学还是不能放松的。本课,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在写字方面,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比如“暴啊”“准啊,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写的时候特别注意什么。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预测单元的课文是不用预习的,但不预习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说,不预习对于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要求就有点高了。对于班级里相对后面的那些学生,可能在短时间连课文意思都没有读懂,让他们猜什么都不是很清楚。第二、对于第一次接触旁批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一开始就让他们写,可能难度偏大了,很多孩子不知道要怎么写,写在什么地方。第三、我们的日常课堂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我们的孩子似乎习惯于对标准答案的一种期待,在预测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时,大部分孩子都是顺着情节往下猜。其实猜测可以是很大胆的,可以是天南地北,与别人不同的,只要说出自己的依据即可。这也让我反思,是不是平时的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泯灭了孩子们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