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教学设计,针对学生与生活实际,有所思考,有所创新,这节课是成功的,是有亮色的。一是,在活动设计中做到“心中有学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可以说彰显了课堂的活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二是,改进实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搭建从实验到思维的脚手架,利用电子温度计代替凡士林和小珠子,实验效果更明显;用大数据统计的方法,汇总全班各组的数据得出真实、可信的结论。三是,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四是,课堂教学中,让科学探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1.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播放的红外摄像视频,此视频展现的是现象,其低于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课堂上可以不用,做为课后拓展内容给学生更好。
2.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①“瓷砖把脚的热量吸收了,所以感觉到凉”。这里用的“吸收”会让人误解为热量传递进去且驻留在内,而实际上不仅有热传进脚底接触的瓷砖,还有瓷砖之间、瓷砖与水泥、地面等的热传导,改用“瓷砖把热快速传走了”的说法更准确一些。②“棉花里的空气不容易流动,不容易对流”。这种说法不准确,因为只要是空气,无论体积大小,它都会对流,只不过,棉花里的空气被隔离到了无数小空间里,它们难以与相邻空间里的空气对流,而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从而产生保温效果。这样的说法更准确。
3.做保温箱活动的前期铺垫不足,且用问答的方式一步步领着学生分析和了解,缺少整体性。工程实践的步骤,应先提出制作保温箱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借鉴事物,分析原理,如浅色较多反射蕴含热量的光、保温品的保温方法和原理等等,其后,再让学生设计保温箱并制作,下节课来交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