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不减质量,不减成长,不减责任。这对一线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堂革命势在必行。新学期,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就围绕“双减”政策下的作业优化布置进行了讨论。老师们希望通过独具匠心的作业设计,用轻松愉悦的形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数学蕴藏在各种图形中,一年级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孩子们喜欢的画画紧密结合,将枯燥的作业设计成学生喜爱的图形拼贴画。瞧,漂亮的贴画中藏着各种学过的图形,可爱的小动物、精致的船儿、漂亮的房子……小朋友们用他们的小手,拼出他们心中的世界。
二年级组结合每个单元知识点,开发探究性练习。在认识时分单元,孩子们用自己的巧思,利用身边的工具,自己画一画钟面。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三年级数学组在作业创新上下功夫,以达到减负提质和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在作业设计上,三年级数学组首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在这个问题上,注重分层设计,强化课堂作业的层次性,精心设计星级任务单。作业分为一星级,三星级,五星级,因人而异,各取所需。操作类的作业比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是”以后设计周末作业“生活中的数学——面积,让学生去测量生活家居的长宽,求出它的面积。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1亿到底有多大?四年级数学组的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下发了一张综合活动记录表,让小朋友带回家数一数、称一称、填一填。在学生接触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后,对基本的概念只存在于文字的定义上和部分规则图形的划分上。缺乏了对生活中和实际应用中各色物体的认知和归类。通过画海报的形式,将学生心中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的世界描绘出来,更加贴近生活,提高了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五年级组的老师们在作业设计上走“新”,在学习了等式之后,让孩子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发现呈现出来。思维导图就是用于学习思考的思维“地图”,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模式,他就像以一条线连接着各个知识点,贯穿式的记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多少和数学以后的发展空间大小,都与小学阶段的基础情况息息相关。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在单元内容结束时,引导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让学生对这一单元自行进行总结,绘制本单元的思维导图。既系统的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又锻炼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组的老师在学生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后,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从实验中找到答案,体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还将他们实验的过程用数学小报的形式记录下来,展示给大家。多种形式的特色作业使得数学作业不再单调,并且也能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推理、归纳、总结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一份份图文并茂的的数学手抄报描绘着孩子们对数学世界的向往。
数学课程要使人人都能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作业设计的角度来说,人人可以做不同的作业。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作业的差异化水平和个性化水平,真正的让学生减负,并在减负中学有所用,促进每一位和乐娃的充分成长。
摄影、撰稿:薛雯珮 审核:张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