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充满生机的初春,种子们正蓄势待发。绿意盎然的校园,教师和学生正辛勤耕耘。在这播种希望的季节,圩小语文教研组于3月9日下午开展了以“落实双减促成长,教研聚力向未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共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一、二、三年级的老师各上一节展示课,第二环节为上课教师说课,第三环节为专家引领。此次活动有幸邀请到魏村小学黄华萍校长莅临指导。
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各有趣味。一年级组的朱颖老师执教了《端午粽》一课。朱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后练习设计教案,课上有效落实了读好长句子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掀锅盖”“闻粽子”“吃粽子”让学生切实理解了“一股清香”“又黏又甜”等词语的意思。此外,朱老师采用了多样化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图片、字卡和同学巧妙的记字方法中感受到了识字、写字的乐趣。朱老师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亲切互动,并鼓励学生勇敢地说,课堂气氛热烈,是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收获颇丰。
二年级组的於沁老师执教的是《我是一只小虫子》。这篇课文以小虫子为第一视角,叙述了小虫子和他的朋友们有趣的生活。於老师自比小虫子,通过自我介绍让小虫子和学生见面,导入流畅、自然,学生快速认识了脑袋、腹部、屁股这三个词语。於老师用柔美的语言和亲和的语气带领学生走进小虫子的世界,跟着小虫子认识月字旁的字,理解表示转折的词语,体会小虫子“一点都不好”“还真不错”的情感变化,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悟文本,厘清文章结构,同时巩固了各种识字方法。面对二年级的学生,於老师还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填空题,让学生在厘清文章结构的同时学会提取课文关键信息。最后还通过富有创意的手指操带领学生在活动中再次了解小虫子的特征,感受小虫子的生活。课堂循序渐进,扎实高效。
王鉴尧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的课文——《花钟》。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时间。王老师通过图片导入,和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思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王老师带领学生在朗读中明确文段的中心句,教授学生“选取、删减、合并”的段意概括法,学生在主动思考中习得了学习方法,思维得到了进阶。在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并说明理由时,有的学生并不能说明原因,王老师巧妙地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欢之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表达。
评课环节,三位执教老师积极地自我反思,听课的老师各抒己见,特级教师黄华萍肯定了三位教师课堂教学的可取之处,同时对不足之处予以客观建议。黄老师高度评价朱老师的课堂是有成效的识字之旅、有要求的朗读指导、有味道的文化传承。她认为温润如水的於老师,课堂注重创设内容的情境性,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敏感,创意地概括文本内容。她认可沉稳的王老师,课堂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要素,带着孩子们发现文字的奥秘,找到表达密码,向读学写。
必欲得善禾,易地勤耕耘。此次教研活动,为我校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化、情趣化,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师们努力向下生根,向上生长,以不断追求的姿态迎接双减政策新形势下的挑战!相信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将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语文教学智慧的火花。
( 摄影、撰稿:唐雅楠 吴玲 审核:王鉴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