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平安校园>>安全教育>>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0519-85770010

安全教育

防性侵教育
发布时间:2022-06-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高企丰

预防学生遭性侵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近年来,中小学生、幼儿遭受性侵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学生安全,有效预防性侵害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学校制定以下方案。

二、 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防性侵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方案的实施。

 长:王志良

副组长:张春生  

员:张迎枫 王红梅 冯炜 周建芬 何小霞 年级组长和各班主任、后勤处

三、工作措施

1、科学做好预防性侵犯教育。

学校把预防性侵害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结合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针对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班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QQ和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犯教育和法治教育。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律专业人士开展预防性侵等专题教育,让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了解预防性侵犯的知识,知晓什么是性侵犯,遭遇性侵犯后如何寻求他人帮助。区分青春期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问题,开设“女生课堂”提高女生的自尊自爱自护意识,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教育女生要提高警觉,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离家时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在一起、联系方式等,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开设“男生课堂”提高男生的法治意识,培树尊重女性意识。即日起各校要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预防性侵专题教育,后续定期开展预防教育。

2、定期开展隐患摸底排查。

领导小组成员对学校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重点检查教职工、学生是否有异常情况,特别是要关注班级内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发现的性侵犯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部门。

3、全面落实日常管理制度。

强化学生上下学接送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校学生交与无关人员。健全学生请假、销假制度,严禁学生私自离校。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完善重点时段和关键部位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格实行外来人员、车辆登记制度和内部人员、车辆出入证制度。

4、切实加强教职员工管理。

学校严格落实有关教师管理法规和制度要求,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的准入资质审查,坚决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加强新教师、新职工入职法治教育培训,将师德教育、法治教育等纳入教职工日常培训内容及考核范围,加强对教职工的品性考察与考核,及时预防个别教职工出现不良行为,以恰当的方式予以持续关注提醒。

5、密切保持家校联系。

强化家校共育合作,开设“父母课堂”广泛宣传家长(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家校经常性地沟通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提醒家长尽量多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特别要做好学生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要让家长了解必要的性知识和预防性侵犯知识,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孩子进行讲解。学校要同家庭随时保持联系,特别要关注留守儿童家庭,及时掌握孩子情况,特别是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时,家校双方要及时沟通,深入了解孩子表现情况,共同分析异常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要与社区家长学校密切联系,构筑学校、家庭、社区有效衔接的保护网络。

6、妥善处置学生性侵犯事件。

建立学生性侵犯案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在学校内遭受性侵犯,学校或家长要立即报警并彼此告知,同时学校要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时相关人员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避免再次伤害。学校要家庭医院等积极配合,向被性侵犯的学生及其家人提供帮助,及时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被性侵犯的学生有转学需求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予以安排。对性侵学生者,各地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7、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要配合公安机关要重点排查学校内部及周边的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对少年儿童性侵犯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校园周边巡逻防控,防止发生社会人员性侵犯在校女学生案件。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保护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防止媒体过度渲染报道性侵犯学生案件,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2022525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 春江镇圩塘永新路46号   电话:0519-85770010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