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深刻领悟教育教学新方向,助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育人质量,我校综合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新课标学习活动。
音乐组认真研读了新课标,陈晓姣老师以《立足素养 以乐育人》为主题,和大家分享了学习新课标后的感悟收获和反思。认为要把自己定义成为一个“学习者”。因为与2011年的音乐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是把音乐和姊妹艺术统一归类于艺术课程,由此可见,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我们音乐老师要走进新课标,必须要有先进的、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在掌握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上,还要积极学习和实际运用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要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体育组朱香云老师围绕《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打造新型体育课》展开研讨,指出体育课程要突出一体化和推进“教会、勤练、常赛”。上好体育课,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促进以体育人价值的发挥,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其次,要树立以学定教“新观念”,服务与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此外,还要打造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新样态”课堂,使之结构更加完整、系统,助力解决体育课堂常见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美术组老师认真研读了新课标,陶彦瑾老师以《立足素养 以美育人》为主题,和大家分享了学习感悟收获和反思。陶老师首先将新旧课标进行对比,分析了新课标在文本形式、课程开设、课程目标、学段划分这几个方面的变化,接着从美术老师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艺术新课标进一步的理解,新课标更加强调素养指引、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最后,陶老师分享了作为美术老师,将如何把新课标落实到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实践来推进“双新”下的教学改革,落实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科学组夏菁老师分享了《2022年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启示》,夏老师分别从两个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2017版课标和2022版课标的对比,然后详细地对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六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小学科学新课标是在社会的发展、国际教育的发展、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实施素养导向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为大家阐述了新课标的主要特点和变化,并对课标中的每一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学习建议,尤其是对大单元的教学进行了细致地讲解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以四年级的科学教材为例,给大家讲解了科学教师如何在今后的备课中把“新课标”作为教学“风向标”,基于核心素养和学情制定课堂授课目标,教学中如何以生为本,注重探究实践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信息组的朱燕峰老师分享的主题是《2022信息科技课程的变化》。朱老师分享了本次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与之前的不同,一是课程属性的更改: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都具有显著的变化;二是课程总目标定位从信息素养变为数字素养;三是“跨学科主题”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更加强调自主可控、原始创新和原创精神。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原创思维,使课堂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百花齐放”成为可能。
课堂展示
王端老师执教三年级《天外来客》,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通过新闻激趣、欣赏探究、科学探秘等环节,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分析外星人的外形,通过增加组合、夸张变形等方法设计心中的外星人,用剪贴的方式使用多种媒材制作出了生动有趣的外星人形象。表达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的相互融合,学生们体会到了新鲜体验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专家引领
最后,由三井小学的张志芳老师为大家带来课标变化的整体解读。她通过对课标新增内容、新旧课标的变化及要点展开对比分析,提出新课标强化素养指引、育人导向、重视艺术实践和情境创设,在大观念的指引下倡导单元化教学、问题教学、项目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而全面地发展。最后,张老师指出,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每一位老师要迎接挑战,抓紧深研课标,梳理体系;努力转变教育理念,更新专业知识,紧跟美育步伐!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全体综合组教师的共同研读下,新课标如春风化雨,老师们深度思考“为什么变?”“怎么变?”决心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力求高效课堂。用主动、细心走好教学的每一步,为孩子们播撒知识的种子,凸显学科素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