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成长。5月17日下午,圩塘中心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围绕主题“范导式教学理论下生活化真实情景创设的实践研究”展开了课堂教学研讨。
一、课堂观摩 向美而行
武玉萍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凸显了语文要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通过整合信息,让学生对“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做出判断。学生在思辨阅读的过程中,明辨是非,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养成有条理,重证据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吴玲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紧扣关键词“想象”,让孩子们做课堂的主人。吴老师的整堂课都围绕“想象”一词进行教学,特别是对“掏”字的理解非常形象,从掏的含义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说词语、做动作,将用字的准确性这样的意识渗透进了语文课堂;仿说环节对孩子们来说稍有难度,吴老师巧妙地用上课件的背景图给孩子做提示,并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将诗歌和生活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得仿说的难度值下降,仿说落实更加到位。
二、评课研讨 聚焦生长
评课探讨环节,一二年级的老师围绕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讨论。一年级教研组认为武老师的课堂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即扎扎实实地教学活动,扎扎实实地教学效果。本节课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创设情境,设置课堂活动,注重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效的事,是一种师生的共同奔赴和双向成长;二年级教研组认为吴老师的课堂关注朗读教学,把书中的文段变成自己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主见意识。顺应了课程标准中讲到的,要有个性的朗读,而个性就从独立思考中来。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教学与教研是平衡教师发展的经纬。可以说每一次教研都是教师们的一次成长和进步,都是为了更好地教学,使全体教师始终保持对教书育人的热情,有力推动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撰写:江文娇 拍摄:方彤 审核: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