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有心,桂花正艳。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给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探讨、展示教师风采的舞台,在祖国母亲华诞来临之际,我校语文组教师齐聚一堂,开展教研。
首先,我们聆听了来自四年级组钱彬老师带来的《梅兰芳蓄须》。课文写了梅兰芳自1937年开始,通过藏身租界、不再登台、蓄须明志、卖房度日、冒险打针等方式来拒绝日本侵略者的演出要求,直到抗战胜利,才再次剃须登台的事迹。短短千余字,却为读者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坚定的民族立场和高尚的爱国情怀。钱老师精心设计时间轴,以完成“大事记”为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读写实践、阅读交流中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钱老师将课堂的主阵地留给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做到了生本课堂。
接着,五年级组孙邈老师为我们呈现了《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课文节选了其中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奋发图强,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课上,通过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同桌对诵等多种朗读方式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孙老师的引导下,或静心感受文本内涵,或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或入情入境畅所欲言等,环环相扣,衔接流畅,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课后,全体语文老师随即展开了评课活动。大家对两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钱老师问题设计巧妙,教学方式灵活,课堂层层递进又真实自然;孙老师在课堂中以读带讲,感情充沛,朗读指导到位,落到实处。两位老师都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落在了家国情怀上,落在了复兴中国梦上,让当代少年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是孩子们受益匪浅两堂课。
(撰稿:吴俣 拍摄:吴俣、吴玲 审核: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