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 9、有表情的面具 | 教时 | ||||
日期 | 月 日 | |||||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面具文化、娱乐方式和审美情趣。 2、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分析面具的设计方法、造型特点、色彩内涵和制作技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表情特征和性格特点上常用的夸张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美术文化的感知能力。 3、了解和掌握用纸和废旧材料制作面具的方法。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有表情的面具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究面具的变化。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材料设计出具有新意、有艺术效果的、有性格特征的面具。 | ||||
教学过程 | ||||||
活动版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积累 | ||||||
核
心
过
程 | 一、游戏导入 1、玩“木头人不许动”的游戏。 大家为什么笑呢? 刚刚大家表演了各种表情丰富的脸,可是只能维持一会,想把这些表情丰富的脸留下来吗?用什么办法?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有表情的面具》。 |
玩游戏
回答 |
互动
问答
| |||
二、了解面具 1、面具的由来。 原来面具最早出现在贵州傩祭仪式中。远古时代,人们认为疾病、瘟疫和死亡是厉鬼在人体内兴妖作怪,于是就戴上比鬼怪更狰狞可恶的面具,来驱除鬼怪。他们跳起动作夸张的舞蹈,向妖魔鬼怪发起攻击,我们把它称为“傩戏”。古老的傩戏已经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延伸到中国戏剧文化藏戏,你们看它和傩戏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师:不仅我们古代有面具,你们看这是来自古代非洲和古代印第安的面具,小组讨论一下,看它们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欣赏图片 听老师介绍
欣赏学习
讨论交流感受 |
讲授
问答
讨论交流 | ||||
三、认识表情 我们想要做出表情丰富的面具,你看看这些表情是随着什么变化而变化的呢? 播放图片 师:同座位互相再做一下伤心和生气的表情,看看眼睛和嘴巴有了什么变化? 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喜、怒、哀、乐。 |
看图片
练习,并观察表情的不同,眼睛、嘴巴的变化。
|
小小组合作
| ||||
四、总结做法 1、玩表情连连看的游戏。你发现这四个表情面具有什么关联吗? 2、同样的脸,使用的材料是否一样? 3、用到了哪些废旧材料?用到了哪些方法? 师:欣赏完这么多表情丰富的面具,现在来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做成的? (1)面具的制作材料有哪些? (2)采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总结师板书(画、剪、折、撕、卷、刻、编)。 这些方法分别比较适合做哪种五官?哪种表情?(3)面具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①构思脸形。②选择表情。③选择适当的材料表现表情。 4、再来看一看这三个面具,有什么特别之处?都用的是什么材料? 下面请你发挥聪明才智,做一个有表情的面具,用绳穿起来套在头上,注重材料和方法的运用,突出表情特征。 |
玩游戏 总结关联之处
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
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的蔬菜、水果、日用品等合适的材料来做面具,这样做出来的面具也很有意思。你还想到了哪些?
|
问答
问答
问答 | ||||
五、化妆舞会 师:戴上你的面具,我们一起来舞蹈吧! 师: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个面具?它成功在哪里?需要改进吗? |
相互评价 自己评价 |
全班交流 | ||||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 六、上网寻找 面具不仅可以戴在脸上,还可以反过来戴在后面,这样也很有意思。 不仅人会有面具,动物也有面具。 师:回家上网找一找你还能找到哪些有趣的面具。 |
欣赏图片 | 网络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让孩子们通过网络去寻找更有趣的表情面具,能从中吸取灵感,更好地为下次创作服务。 | |||
板书 设计 | 有表情的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