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和乐教师>>教师博客>>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0519-85770010

教学设计

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5-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周莉丽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9.那个星期天

教时

第一课时

日期

月     日

 

 

重点与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1.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智慧背囊内容

讲讲故事,说说道理或收获

指名说说故事中的道理

核心过程

 

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

4.“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5.了解作者。

 

1.  学生交流:

《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

4.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史铁生(1951—2010年),中国作家、散文家。初中毕业后于1969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  交流汇报

 

 

 

 

2.  齐读课题

 

 

 

 

3.汇报交流

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查工具书的形式弄懂意思,不懂之处及时请教他人。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次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2.那课文是按怎么的顺序来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概括。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3.教师追问: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我”的心情。)

4.是的,本文主要写了“我”在这一天里等候母亲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四、重点研读,体会心情

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的变化。

2.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总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板书: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1.生字学习,理解朗读

盼望:殷切的希望。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吓唬:使害怕,恐吓。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耽搁:拖延时间。

沉郁:低沉郁闷。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惊惶:惊慌。

依偎:亲热的靠着,紧挨着。

2.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3.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1)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2)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第2句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

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的兴奋。

(3)“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

(5)“男孩儿蹲着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里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

1.  朗读交流

 

 

 

 

 

 

 

 

 

 

 

2.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3.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

 

5.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板书设计

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

那个星期天  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有效

作业

设计

 

基础类作业

 

一、给加点字注音。吓唬(   )    挨  (   )      咔嚓(  

沉郁(   )    缥缈(   )      急遽(  

 

拓展类作业

 

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盼望 :明媚:吓唬:空空落落:翻箱倒柜:

 

实践类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 春江镇圩塘永新路46号   电话:0519-85770010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