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和乐教师>>教师博客>>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0519-85770010

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11-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鞠益萍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17、古诗三首

教时

第一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

难点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课前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全班齐背。

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2、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根据学生的交流及时评议,并引导补充。

 

 

 

 

 

齐读课题

 

 

个别说

 

 

 

 齐读

 

 

活动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出示诗歌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这幅画里都画了些什么景物呢?再去读读、找找。

适时板书: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根据语文书上的注释提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4、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

5、齐读古诗

自主认读生字

duàn chǔ zhì ɡū fān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同桌互读生字,说说记忆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活动三:合作探究,品读诗句

1、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2、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

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板书:断 来)

4、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同桌练习背诵古诗

 

女生读前两句诗。

 

 

男生读后两句诗

 

 

 

 

 

 

同桌练习背诵古诗

 

 

 

 

男女生读

 

 

 

 

同桌练习背诵古诗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背诵李白其他古诗

 

 

  同桌互背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

            

 


有效

作业

设计

 

基础类作业

 

默写古诗。

 

拓展类作业

 

完成诗配画。

 

实践类作业

 

向家人朋友介绍天门山的美景。

教学

反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 春江镇圩塘永新路46号   电话:0519-85770010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