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和乐教师>>教师博客>>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0519-85770010

教学反思

“对照比较”抓重点
《落花生》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09-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霞

《落花生》一课朴实无华,重点突出。教材的训练要求是“分清课文的主次”,然而,要真正做到“分清”,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



一、比较详略抓重点

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详略。


通常情况下,详写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通过这种比较,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过收获节”和“谈花生”部分在篇幅上更为详细,从而初步确定这些内容为课文的重点。

这一方法与课标中强调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培养紧密相关。学生在比较详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解文本的内容,还需要运用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判断哪些内容是重点。


同时,通过对详写部分的深入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过收获节”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场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融洽。


学生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来营造氛围,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

二、比较内容抓重点

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通过比较内容,学生能够抓住文章的核心重点。

课标中强调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的培养。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对不同人物谈话内容的比较,能够感受到父亲话语中的深刻含义和人生哲理。


父亲对花生品质的赞美,如“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这段话不仅体现了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也传递了一种价值观,即做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而不是只追求外表的华丽。

学生在理解父亲的话语时,不仅能够培养审美创造能力,感受文字所传达的美感和价值观,还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同时,通过比较内容抓重点的方法,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本,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三、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前两个方法已无法确定最重要的内容。此时,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从而抓住了“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点。

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思考文章的写作目的,将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花生所要传达的人生道理。


这种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理解“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重点后,可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和态度,是否做到了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一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抓重点的方法,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这种方法不仅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阅读技巧,帮助他们在今后的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重点。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借鉴支老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照比较”等方法进行独立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


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语文学习环境,让语文阅读教学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 春江镇圩塘永新路46号   电话:0519-85770010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