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研意正浓。为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践行新课标理念,构建高效课堂,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3月14日下午,常州市第五轮戴潇潇优秀教师城乡牵手第4次活动在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举行。此次活动共分为课堂教学、评课研讨和后续计划交流三大板块。
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活动伊始,戴潇潇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课例。戴老师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入手执教了四下《unit4 Drawing in the park(story time)》。戴老师通过歌曲引入,谈论公园活动,进入主题,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通过观看视频,获取梳理Mike和Tim在公园看到的事物。进入“在公园画画的”主题情境。再读文章,分析和论证Tim擅长画和不擅长画的事物。理解重点句型:Sure,it’s easy./It’s difficult,but I can try.最后结合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批判性地思考,欣赏家乡公园的美丽风景,并吟诵小诗,感悟在公园画画的意义:要大胆尝试,挑战自我并乐享其中,提升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
戴老师都基于情境、主题意义和语言知识能力的进阶,关注课时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实践,使学生在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起连贯的、进阶的知识结构,以促进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
思维碰撞智慧共生
教而不研,行之不远,研而不严,空且不深。认真学习了戴老师的课堂教学后,圩塘中心小学全体英语教师共研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耿华英老师结合自己的执教经历和戴老师进行了智慧碰撞,耿老师认为戴老师的课堂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由扶到放,由浅入深,问题串严谨,没有多余问题,整体做到了“教育无痕”。把新词教学放于图片预测:This is a .../These are...中比较新颖。戴老师带领学生预测文本,由问题What can you see?聚类呈现new words:difficult、easy。戴老师把自己置于文本,带情感朗读,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教学different,弱化了句型及难点。耿老师认为戴老师本节课诗情画意的教学,达到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要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但在小组活动上要增加次数,这样更符合圩塘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要多滚动难点,让活动落地。
随后孙燕老师高度赞扬了戴老师的课堂,她认为戴老师的课堂学生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在it,them指代词的处理上很出彩,提高了学生的随文识字的能力,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明显提升。从chant中可以看出戴老师课前用心钻研了教材。孙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小疑问供大家探讨:在解决核心词汇时是否可以把本来的问题:How many pictures does Jim draw?改成:Can Tim draw them well?由此解决难点easy 和difficult。事后,戴老师也肯定了这一想法。且孙老师认为在活用环节要多用核心词汇及句型,一定要学生多说这样才能熟练,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在活用环节把知识点归纳成小语篇,这样既巩固了核心句型又理解了文本。对于圩小学生来说,对话式讨论才更符合学情,更接地气。老师们的一番热烈讨论将英语组教研活动推向了高潮,在这样一种集思广益的教研氛围中,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得到了成长。
计划交流共成长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每次研讨的一小步,都将会硕果累累一大步。本次研修活动的最后,戴老师根据区工作部署,跟大家探讨了后期活动的开展方式及实施。为后续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随着活动继续开展,我们将带着新思考继续砥砺前行,共研共探,共生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