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和乐教师>>教师博客>>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0519-85770010

教学设计

《白桦》教学设计
《白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5-03-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娟

《白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单元任务情境】轻叩诗歌大门

【本课任务情境】歌颂,白桦的诗意之美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单。

【教学过程】

提示:学完《白桦》后开展综合性学习第二阶段:成立小组,合作编写小诗集

 

第一课时

回顾前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到了“轻叩诗歌大门”的第三站——“歌颂,白桦的诗意之美”。

2.你们了解白桦吗?谁来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材料)一起来听听下面的介绍。

3.现在你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诗歌,去近距离接触一下白桦了呢?齐读课题。

任务一:闯关探秘,初感白桦韵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让我们来玩个知识闯关,检查一下学习成果吧。成功闯过三关,就能更深入领略白桦的风姿。

2.首先是介绍作者。谁来试试?(学生自由介绍)

总结:叶赛宁是苏联田园派诗人,才华横溢,这首《白桦》是他1914年发表的抒情诗,当时他才19岁。

2.接下来挑战: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家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请同学单独朗读,再齐读词语。)那本课生字在书写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谁来提醒大家?(自由发言,预设难写字:潇、穗、朦)

书写提示:“潇”是左右结构,注意右下半部分的笔顺(补充笔顺示意图);“穗”字笔画也很多,请你跟老师一起写。(范写“潇和穗”,生书空)。还有“朦胧”的“朦”很容易写错,它右边的“蒙”中间有个小短横,这是很容易遗漏的笔画。借助字形演变来记一记:“蒙”字在甲骨文中,下方是一个“人”形,上方则是一个被东西蒙上眼睛的形状,形象地展现了“遮盖”的本义。上面的就是蒙住眼睛的布,底下站着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上面又多了一个“艹”。在“蒙”字左边加上月字旁就是“朦胧”的“朦”,“朦胧”是月光不明亮的意思。请大家在写字本上工工整整地把这些字练写两个。

3.下面要来挑战用多种方法解释文中这三处难懂的语句,哪些同学和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请结合课前预习单,帮老师解答疑惑。

预设答案:

看图,流苏是一种穗状饰物,诗中“洁白的的流苏”就是雪花落在树枝上垂挂下来的样子。

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潇洒”的意思:(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味,不拘束。诗中“雪绣的花边潇洒”描绘的是白雪点缀着挺拔的白桦树的样子。

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的散步。课文里把朝霞照射到白桦树上,比作朝霞在悠闲的散步。

过渡:同学们都预习得很充分,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歌,感受白桦的诗意之美。

4.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请几个学生轮流读每一小节)

5.《白桦》被誉为描写大自然诗歌的典范,我们学的是北京大学顾蕴璞教授翻译的版本,广为流传。顾教授在翻译的时候,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呢。有人曾经质疑他,说他翻译错了,从逻辑上说“披了一身雪花,仿佛涂上银霜”更顺理成章,可顾教授却说他是有意颠倒诗行的排序,你知道为什么吗?

点拨: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颠倒顺序才能保证押韵,我们会发现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二行、第四行结尾都以a入韵,这样的押韵让诗歌读起来更有韵律美了。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全诗)

6.欣赏完音韵美,再让我们一起品味诗意语言吧。这首诗歌里有很多优美的短语,像“洁白的流苏”,请大家把它们都圈出来。(根据学生的汇报,圈出剩下的短语)多美的短语!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语调。

7.请你选择几个喜欢的短语,展开联想,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洁白的流苏”“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这几个短语能看出,白桦宛如雪中仙子,美丽又高洁。

“银色的光华”“朦胧的寂静”这些短语可知,白桦在静谧氛围中,展现出优雅与坚韧。(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任务二:精读品析,欣赏白桦美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白桦的诗意美,现在,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诗歌的第一小节,去探寻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感受它独特的魅力。默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突出了白桦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感受到?生自由汇报并朗读。(预设:从“涂上银霜”可以感受到白桦颜色洁白的特点。)

2.这一小节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动词,我们一起把它圈出来:披。你能体会这个字的妙用吗?

预设:这个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白桦树仿佛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感,更突出了它全身洁白的特点。

3.我们想象着白桦一身洁白的样子,齐读第一小节。

4.回顾一下艾青的《绿》,其中也运用了拟人手法,让诗歌更生动。读一读,回忆一下。

5.继续往下读,你又会发现白桦哪些别样的美呢?自由朗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这些短语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自由分享,明确:“毛茸茸的枝头、花边、花穗、流苏”都在对白桦进行局部特写,展现白桦被白雪覆盖的形态美,“花边、花穗、流苏”等都是描写雪花。)

点拨:写雪花用上了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有直接描写形态的,还用上了比喻的修辞,你体会到了什么?(描写很生动,充分展现了白桦的美)

小结:第二小节中,作者用丰富多样的表达写雪花,展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凸显了白桦的美,也让读者展开无穷的想象。让我们读好这份美丽。(齐读第二小节)

6.学到现在,你发现诗歌的第一、第二小节,在描写角度上又什么不同之处吗?

预设:诗歌的一、二小节分别从整体和局部两个不同方面描绘了白桦的外形,让我们感受到了白桦不同角度的美。

7.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用雪花点缀着白桦的枝叶,创造出了如此美妙的画面,让我们齐读一二小节,再次感受白桦从整体到局部的美。(齐读一二小节)

任务三:妙笔仿写,寄情桂花树

1.现在,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仿照《白桦》第1和第2小节,从整体到局部,写一写校园的桂花树。

2.学生创作,展评个别作品,其他学生课后完成诗歌。

第二课时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歌颂,白桦的诗意之美”的旅程中,认识了生字词,感受了诗歌的韵律,还学习了一二小节,发现诗人是从整体到局部,描绘了白桦的美。

    2.让我们带着上节课的收获,再次走进前面两小节,感受白桦之美。一起朗读这两小节。

任务一:探寻环境,赏白桦变奏曲

1.自由朗读三、四小节,圈出描绘环境的短语,说说你的发现。(朦胧的寂静、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

预设:这组词写出了时间的变化,也写出了光线的变化。

2.从朦胧的夜,到灿灿的金晖,再到朝霞映照,白桦树又有了哪些变化?四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任选一节进行自主学习,一会儿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来汇报。(小组学习后汇报,教师相机初始相应语段,补充分析。)

预设:

第三小节中,“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一句中的“朦胧”表示月光下景物模糊不清的样子,因为朦胧,因为寂静,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有白桦玉立在那里,那么清晰,那么挺拔秀丽。(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朦胧的美感)

第三小节中,“灿灿的金晖”洒向白桦,好像给它镀上了一层金光,显得熠熠生辉。

第四小节中,在朝霞的映衬下,白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样子。

小结:通过这两小节的学习,我们发现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白桦有着不一样的美。让我们合作朗读,男生读第三小节,女生读第四小节,读好这种美的变化。

任务二:剖析感情,悟诗人爱国情

1.叶赛宁又被称为“白桦树诗人”,他笔下的白桦总是那么美。他还写过这样的诗:(出示诗歌片段,教师读)

2.从这些诗里,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对白桦情有独钟,有着这么深厚的情感呢?结合你们查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预设:

白桦树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诗人不仅是在赞美窗前那颗白桦,更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是他们的民族象征,是融入到他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所以诗人写白桦树就是在表达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补充资料袋)

小结:同学们,就让我们把自己丰富的理解融入诗歌,再来美美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吧。(齐读诗歌)

3. 好的诗歌除了能描绘景物之美,更要融入深刻的感情,上节课我们写了校园的桂花树,现在我们继续发挥想象,续写自己的小诗,从更多方面描写桂花树,把自己对桂花树的感情融入其中。(学生续写小诗)

4.现在让我们来交流分享一下自己仿写的诗歌吧,可以是片段,也可以整首诗。(交流分享,展评个别作品)

5.请同学们品味他人作品中的精妙之处,课后修改完善自己的小诗,写到自己的诗歌摘抄本上。

任务三:对比不同,品植物诗歌韵

1.大家在写小诗时,是不是觉得把内心对植物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既充满挑战又乐趣十足?就像《白桦》中,叶赛宁寥寥数笔,就让白桦高洁的美跃然纸上。而不同诗人面对不同植物,都有着独特的感悟与表达。

2.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其他描写植物的现代诗,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语言,将植物的神韵与自己的情感巧妙融合的,说不定还能给大家修改完善小诗带来新灵感!

3.艾青的《树》和我们刚刚学的《白桦》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哪些异同呢?(自由发言,相机点拨,指导学生从语言、手法、内容等方面多角度进行对比阅读,小结呈现对比表格)

预设:

《树》和《白桦》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树》中“彼此孤离地兀立着”,赋予树“孤离”的人的状态,使树的形象更加鲜活。

《白桦》写了对一棵白桦树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树》描写了多棵树的状态,突出树与树之间的关系。

白桦》的语言优美、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树》的语言相对简洁、质朴,以直白的表述来传达深刻的内涵

3.大家对《树》和《白桦》的分析十分到位、全面,这些思考对你们写诗很有帮助。不同诗人笔下的植物各具魅力,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现在,不妨再多读些描写植物的现代诗。(个别朗读+齐读相结合)

结课:相信大家对描写植物的现代诗有了更深的感受。课后,希望同学们主动去收集更多以植物为题材的现代诗,无论是名家大作,还是小众精品,都可以纳入你们的视野。将这些优美的诗篇整理到自己的诗歌摘抄本上,在摘抄的过程中,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不断丰富自己的诗歌储备。下一次课堂,我们可以一起分享摘抄本里的宝藏,交流彼此的感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 春江镇圩塘永新路46号   电话:0519-85770010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