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落花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重难点)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字,会写“播种、吩咐”等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了解作者
1.读谜语,猜一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出示课件3)
引导:大家猜出来谜底是什么了吧?对,就是花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2 落花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个谜语写出了花生的特点,花生也叫落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呢?大家课前查找资料了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花生幼苗出土以后,经过18—25天,就开始开花。开过花后的花柄接触到地面,就伸入土中。在土壤里,果实开始生长发育,长成饱满的花生。因此,人们又称花生为“落花生”。另外,花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出示课件4)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5)
过渡:作者为什么用这种普普通通的农作物的名称作为自己的笔名呢?让我们带着思考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6)
2.(出示课件7)指名读词语:半亩 吩咐 榨油 石榴 矮矮地
3.认识“亩”。
(出示课件8)亩: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可换算为666.667平方米。
思考:我们的教室大约是60平方米。半亩大约是几个教室?(大约是5个教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估算“半亩”大约是几个教室,体会后园中种花生的空地的大小。)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出示课件9)
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了种花生和收花生。(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了尝花生。(板书:尝花生)
第3-15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了议花生。(板书:议花生)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2.交流: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都只有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花了很多的笔墨,为什么?
预设:课文是要借助落花生说明道理,而道理在议花生部分。
教师小结:课文主要是借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叙述上有详略之分,目的是要突出主旨。(板书:略 详)
四、学习第1—3自然段
边读1—3自然段,边思考问题:
①写“种花生”和“收花生”时,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为什么说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1)读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出示课件10)
预设1:“我”从母亲的话里知道,这里本是荒地,而且姐弟几个又是第一次种花生,时间也仅仅几个月。这种结果当然令“我”感到意外。
预设2:“居然”的意思是“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收获了花生出乎“我们”一家人的意料。
预设3:这意外的收获,也可以看出花生的好种,易活,生命力强。(出示课件11)
(2)读句子: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出示课件12)
补充资料,帮助理解。(出示课件13)
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位爱国诗人,也是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战争失败之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携家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他曾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因公务繁忙,很少参与家庭活动。
预设:因为父亲公务繁忙,能跟“我们”一起来吃花生非常难得。
点拨:这些资料帮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作者说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请你们的父亲”“实在很难得”也为后文父亲的出场以及他对孩子的教育打下基础。
五、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14)
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5)